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慕羶的意思、慕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慕羶的解釋

《莊子·徐無鬼》:“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羶也。 舜 有羶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 鄧 之虛,而十有萬家。”後以“慕羶”喻因愛嗜而争相附集。 唐 韓偓 《感事三十四韻》:“鴛鷺皆迴席, 臯夔 亦慕羶。” 明 史可法 《請行徵辟保舉疏》:“往時保舉多係慕羶,捷足蠅營,真才裹足。”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漏卮本末》:“吸販之徒,不禁張膽明目,以趨慕羶之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慕羶”是一個源自《莊子》的典故性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所延伸。以下為詳細解釋:

  1. 本義與出處
    該詞出自《莊子·徐無鬼》,原文以“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為喻,指出羊肉的羶味吸引螞蟻聚集。莊子借此比喻舜因德行出衆(“羶行”),百姓自然追隨,如“蟻慕羊肉”般形成凝聚力。

  2. 比喻義
    後引申為因某種共同喜好或利益而争相依附的行為,多含貶義。例如:

    • 唐代韓偓《感事三十四韻》中“臯夔亦慕羶”,暗指官員趨附權勢;
    • 明代史可法批評保舉制度中“慕羶”現象,諷刺投機者追逐私利。
  3. 使用場景
    該詞常見于古代政論與文學,多用于批判盲目追隨權勢、利益至上的社會現象。清代文獻中亦用于描述鴉片貿易中販毒者趨利行為(《中西紀事·漏卮本末》)。

現代應用:此詞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研究或文學批評領域,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諷刺意味。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慕羶》的意思

《慕羶》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為“羨慕”或“嫉妒”。它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嫉妒别人的才華、成就或優點而心生羨慕、忌妒的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慕羶》的拆分部首是“心”和“羊”,其中“心”表示内心的情感,“羊”表示羊的形狀或相關的意義。

根據筆畫,分别是:慕(10畫)和羶(13畫)。

詞語來源

《慕羶》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慕”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意為“喜愛”或“思念”。而“羶”這個字在古代拼音文中并無固定使用,可能是一個方言用字。

繁體字

《慕羶》的繁體字為《慕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慕羶》的漢字有時會有一些變體字。例如,有人将“羶”寫作“羨”,将“慕羶”寫作“慕羨”。

例句

1. 他對朋友的成就感到慕羶,心中充滿了嫉妒之情。

2. 她因為慕羶别人的幸福家庭而自卑,不快樂。

組詞

慕羶一詞很少與其他詞進行組合,較常見的是獨立使用。

近義詞

慕羶的近義詞有羨慕、嫉妒。

反義詞

慕羶的反義詞有贊賞、欣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