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墓地植的树木。《晋书·五行志下》:“ 太原 人发冢破棺,棺中有一生妇人,问其本事,不知也,视其墓木,可三十岁。” 宋 苏轼 《祭滕大夫母杨夫人文》:“四十餘年,墓木十围,乃识其子,倾盖不疑。”
“墓木”指坟墓周围种植的树木,常见于古代文献和成语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墓地所植的树木。例如《晋书》中记载“视其墓木,可三十岁”,宋代苏轼的祭文也有“墓木十围”的描述,均以墓木象征时间流逝。
成语典故
成语“墓木已拱”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原句“尔墓之木拱矣”是秦穆公斥责蹇叔的话,意为“你坟上的树已能合抱”,后引申为“人去世已久”。
用法示例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现代口语较少使用,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其象征意义。
《墓木》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与墓地有关的树木或丧葬木材。
墓(土字旁,14画)+ 木(木字旁,4画)= 墓木(18画)
《墓木》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这篇诗文中,用来描述坟墓中的树木。
墓木(繁体字:墓木)
在古代,墓木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汉代的写法为“墓木”,唐代的写法为“墓木”,这些写法都是根据当时的书法风格演变而来。
1. 墓木寒中见,黄茅入夜声。(出自唐代杜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墓木凋零,反映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
1. 墓地
2. 墓碑
3. 墓志铭
4. 墓穴
5. 墓园
1. 丧葬木材
2. 坟木
1. 茂盛的树木
2. 生机勃勃的森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