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tton rose] 一種蔓生的常綠灌木
(1).常綠喬木。葉子長橢圓狀披針形,花如蓮,果穗球形,成熟時紫色。俗稱黃心樹。 南朝 梁 江淹 《閩中草木頌十五首》中有《木蓮》篇。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植上》:“木蓮花,味似辛夷,花類蓮花,色相傍,出 忠州 鳴玉溪 , 邛州 亦有。”《舊唐書·白居易傳》:“ 居易 在郡,為《木蓮荔枝圖》,寄朝中親友,各記其狀曰……‘木蓮大者高四五丈, 巴 民呼為黃心樹,經冬不凋。身如青楊,有白文。葉如桂,厚大無脊。花如蓮,香色豔膩皆同,獨房蘂有異。四月初始開,自開迨謝,僅二十日。’”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 白樂天 有《忠州木蓮詩》。予遊 臨邛白鶴山寺 ,佛殿前有兩株,其高數丈,葉堅厚如桂,以仲夏發花,狀如芙蕖,香亦酷似。” 清 趙翼 《題蔣心馀攜子遊廬山圖為其季子師退孝廉作》詩:“曾聞 元 白 遇 夷陵 ,文酒流連旬日共。事往空思寫木蓮,道山人已騎白鳳。”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木蘭》。
(2).木芙蓉的别名。 唐 白居易 《木芙蓉花下招客飲》詩:“莫怕秋無伴愁物,水蓮花盡木蓮開。”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木芙蓉》。參見“ 木芙蓉 ”。
(3).即薜荔。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八·木蓮》:“﹝釋名﹞:薜荔、木饅頭、鬼饅頭。”參閱 清 吳其濬 《植物名實圖考·木蓮》。
木蓮,漢語詞彙,具有植物學和文化意象雙重含義,其核心指代一種特定的常綠喬木及其近緣植物,并在文學作品中承載象征意義。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核心物種
指木蘭科木蓮屬(Manglietia)的常綠喬木,學名常特指 Manglietia fordiana(紅花木蓮)。其特征包括: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30卷,科學出版社,1996年。
擴展指代
廣義上涵蓋木蓮屬多種植物(如灰木蓮、巴東木蓮),或與近緣屬(如木蘭屬)混淆使用。民間亦将薜荔(Ficus pumila)稱為“木蓮”,因其藤本特性與果實形态相似,但實為桑科植物。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自然象征
古典文學中以其“花形似蓮、生于喬木”的特性,喻指高潔脫俗。如白居易《木蓮樹詩》:“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藥挂高枝”,強調其兼具蓮的雅緻與木的堅韌。
來源:《全唐詩》卷四百三十九,中華書局,1960年。
佛教關聯
因名含“蓮”字,偶被賦予宗教意涵。如《五燈會元》載僧人以“木蓮開似錦”喻禅機,暗合蓮花“清淨”之象征。
來源:《五燈會元》卷十二,中華書局,1984年校點本。
園林應用
樹冠濃密,花形美觀,為南方重要觀賞樹種,常見于庭院及寺廟栽植。
來源:《中國園林植物圖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年。
傳統藥用
樹皮或果實入藥,稱“木蓮果”,《本草綱目拾遺》載其“治久痢,通經絡”。現代研究證實其含木脂素類化合物,具抗炎活性。
來源:《中華本草》第三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需區别于桑科薜荔(俗稱“涼粉果”),後者為藤本,果實制涼粉,亦稱“木蓮豆腐”。二者分類學差異顯著,僅因名稱與果形相近而混淆。
來源:《植物名實圖考校釋》,中醫古籍出版社,2008年。
以下是關于“木蓮”的詳細解釋:
木蓮是木蘭科木蓮屬的常綠喬木,學名Manglietia fordiana Oliv.,别稱黃心樹。因其木質樹幹與蓮花狀花朵得名,既有觀賞價值,也有藥用功能。
部分文獻中“木蓮”可能指代其他植物,如:
腤頭倍差邊朔采菱歌槽碓程量撐眉努眼沖脈舂堂打醬油登納低估遁晦谔然飛苞驿篚風泵風條敷珍綱船閣皁館賓駭然還受毀節賈肆解人錦軸戢影君臣口輕舌薄窺睹連輿并席理國梨花月鄰封流天澈地罵仗偏西劈雷強最撬杠遒铎乳粟三品料商祝生喇喇舒遟套口供天放望風響應危堞偉懋鰛鲸無怪乎閑可賢内瞎神搗鬼西胡悉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