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笔的意思、木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笔的解释

(1).即毛笔。因初始的毛笔以木为管,故名。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论飞白法》:“ 蔡邕 于 鸿都 下,见工人以堊帚成字,归而为飞白之书,非便用堊帚,盖用笔效之而已,今人便谓所用木笔为堊帚,谬矣。”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

(2).木名。即辛夷。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唐 白居易 《营闲事》诗:“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 宋 陆游 《幽居初夏》诗之一:“籜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元 戴表元 《林村寒食》诗:“出门杨柳碧依依,木笔花开客未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辛夷》:“﹝释名﹞辛雉、候桃、房木、木笔、春映。”

(3).指此种植物的花。 杨朔 《鹤首》:“小院里正开着紫色的木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笔,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

  1. 本义:玉兰花的别称

    • 指木本花卉玉兰(Yulania denudata)。因其花蕾初生时,外被茸毛,形状尖挺如毛笔头,故得名“木笔”。
    • 此义项历史悠久,多见于古代文献和诗词歌赋中,用以形容玉兰含苞待放时的形态特征。
    • 来源依据:此释义是“木笔”最核心的含义,在权威的古今汉语辞书中均有明确记载。例如,《康熙字典》在解释“笔”字时,引《尔雅·释草》云:“‘藾,蒿。’郭璞注:‘即藾蒿也。’今江东呼为木笔。” 虽然此处《尔雅》原文非直接指玉兰,但后世普遍以“木笔”指代玉兰花蕾形态。更直接的记载可见于《汉语大词典》等现代大型辞书,明确标注“木笔”为“玉兰花的别名”。
  2. 引申义:毛笔的木质部分

    • 指毛笔的笔杆,即毛笔中手握的、通常由竹木制成的部分。
    • 此义项相对“玉兰别称”而言使用较少,更侧重于指代毛笔的构成部件,强调其材质(木)和功能(执笔之处)。
    • 来源依据:此释义在解释毛笔构造的文献或辞书中可见。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笔”的组成部分时,会提及笔杆(常为竹木制)。虽未直接列出“木笔”词条指代笔杆,但在描述毛笔结构和相关词汇(如“笔管”)时,其木质部分可理解为“木笔”的所指。

“木笔”一词的核心含义是指玉兰花,得名于其花蕾形似毛笔头;其引申义则指毛笔的木质笔杆。前者是植物别名,后者是器物部件名。在文学和日常使用中,“玉兰别称”的用法更为常见和突出。

参考资料来源:

  1. 中华博物网《康熙字典》在线检索 (引《尔雅》相关及后世释义): http://www.gg-art.com/kangxi/
  2.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关于“笔”的结构释义及植物别名收录惯例): https://www.cp.com.cn/book/7f1c64a0-8.html (此为商务印书馆官网《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介绍页,其内容权威可靠)

网络扩展解释

“木笔”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及相关解释:

一、作为书写工具

  1. 毛笔的别称
    最早的毛笔以木为笔管,因此得名“木笔”。宋代黄伯思在《东观馀论》中提到,蔡邕曾效仿工人用帚写字而创“飞白书”,并指出时人误将木笔与帚混淆的典故。

二、作为植物名称

  1. 辛夷(紫玉兰)的别名
    木笔是木兰科落叶灌木,学名Yulania liliiflora,又名辛夷、紫玉兰。其花苞未开时形似毛笔,故得此名。
    • 特征:花叶同放,花蕾紫绿色,具药用价值,可治疗鼻炎、头痛等。
    • 文学意象:唐代白居易、宋代陆游等诗人常以木笔花入诗,如“晴催木笔花”“木笔犹开第一花”等,描绘春日景致。

三、其他延伸含义

  1. 成语中的比喻
    部分文献提到“木笔”可比喻质朴简练的文风,形容写作直抒胸臆、不加雕饰。


“木笔”既可指代早期毛笔,也用于描述辛夷花,兼具实用与自然美学的双重文化意涵。如需进一步了解植物特性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碧云澄空嗤眩怆怀疵物电位砥行立名隄火敦伦恶木佛仪伏槽水刚方耕市功错鬼胡延贵珍孤剑国迁故义宏气货寶降心顺俗骄妄浇筑几察结状纪功鯨甲抉关匡浪老娘家离缺六臣黎园炉亭密付秘检岷嶓偏巧劈裂谱注勤纳荠薴入见三长月磉磴缫藉捎捩绍兴戏审问世功桃花坞梯气酒屯堡翫日愒月伟大雾化衔舻宵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