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風月當菜肴。家貧無可待客的戲言。抹,細切;批,薄切。 宋 蘇轼 《和何長官六言次韻》之四:“貧家何以娛客,但知抹月批風。” 宋 楊萬裡 《題喻叔奇國博郎中園亭詠·亦好亭》:“客來莫道無供給,抹月批風當八珍。”
(2).謂吟嘯風月,清高自賞。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控代》:“三刀治績揚,節懸魚,頌素羊,敢把朝廷來譏諷,抹月批風聊自徜。” 清 洪昇 《長生殿·重圓》:“遊衍,抹月批風隨過遣,癡雲膩雨無留戀。”
“抹月批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ǒ yuè pī fēng,其含義可從字面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字面解釋
“抹”指細切,“批”指薄切,字面意思是将“風月”當作菜肴來切制。這源于古人對家貧待客的幽默自嘲,即以虛無的風月代替實際食物。
引申義
後多用于形容文人雅士以吟詠自然(風月)為樂,體現清高自賞的志趣,如蘇轼在《和何長官六言次韻》中寫道:“貧家何以娛客,但知抹月批風。”。清代洪昇《長生殿》中也用此典表達超脫世俗的情懷。
該成語生動體現了古代文人的風雅與自嘲精神,適合用于文學賞析或曆史語境中。
《抹月批風》是一個成語,意為描繪月亮、拂去風塵。它形容文人才子對美好事物的描述,以及清心寡欲、超脫塵世的境界。這個成語通過抹去月亮上的灰塵和扇風的形象,暗喻了人們應當舍棄俗世之物,追求高尚和理想。
《抹月批風》的拆分部首是手部和扌,部首含義為與手有關的事物。它總共由17個筆畫組成。
《抹月批風》這個成語最早見于《紅樓夢》第五十八回。它的表示的意思在古代文獻中也有所體現,但作為一個固定的成語形式,可以說是出自《紅樓夢》。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抹月擗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抹」字的寫法稍有不同,以更為連接的寫法為主,類似于「冊」的一種寫法,而「擗」字則保持現在的寫法基本一緻。
1. 他的詩文總是能夠抹月批風,引人入勝。
2. 這個畫家的作品真是抹月批風,讓人感到神清氣爽。
類似意義的詞彙:描月扇風、拂塵掃地、清風明月。
相似的意思的成語有:脫俗超然、目不交睫、洗塵掃地。
相反的意思的成語有:浮躁紛雜、喧嚣繁忙、沉迷世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