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least prominent seat] 坐次的末位
座次的末位。多用作谦词。《北齐书·王琳传》:“ 瑒 ( 朱瑒 )早簉末席,降 薛君 之吐握,荷 魏公 之知遇。” 唐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何由叨末席,还得叩玄扃。”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师旷 止能审乐,不能作乐; 龟年 但能度词,不能製词;使与作乐、製词者同堂,吾知必居末座矣。”
“末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指坐席中排列最后的座位,常用来表示地位较低或自谦的位置。例如在宴会、会议等场合,主次分明的座次安排中,末席即最不显眼的位置。
除字面意义外,该词隐含对等级秩序的体现,常用于对比或强调谦逊态度。例如在职场或学术场合,自谦“忝列末席”表示对自身位置的清醒认知。
末席是一个汉字词语,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意思是最后一席位、最后一桌。它通常用来形容在宴会或宴席上,最后一个受到邀请的人。
末席的部首是⺲(冖),笔画数为11。其中,“末”是意思为“结果”的意思,它的上部是由“冖”部和“力”部组成,下部是“木”部;“席”是意思为“席子”的意思,它的上部是由“巾”部组成,下部是“曷”部。
“末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当时,举办宴会时,主人通常会邀请亲友和客人前来,而末席则是预留给最重要的客人或是主人特意想要待到最后的人。繁体字为「末蓆」。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常常有些不同。末席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是「末獬」,其中的「獬」是个特殊的部首,它表示与兽有关的含义。
1. 我是这个公司的末席,被邀请参加了年度晚宴。
2. 他是这场颁奖典礼的末席,是最后一个登上舞台的艺人。
末坐、席位、席间、席卷
近义词:末座、末职、末班、末地
反义词:首席、领席、初席、头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