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劫的意思、末劫的詳細解釋
末劫的解釋
(1).佛教語。謂末法之劫。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八:“ 慶曆 中, 齊州 言:有僧 如因 ,妖妄惑人,輒稱正6*法一千年一劫,像法一千年一劫,末法一千年一劫。今像法已九百六十年,才餘四十年即是末劫,當饑饉、疾疫、刀兵雲雲……僧録司奏:正6*法、像法、三災劫等,悉出大藏經論。”
(2).借指黑暗的世道。 元 宮天挺 《範張雞黍》第二折:“今日個秀才每遭逢着末劫,有那等刀筆吏入省登臺,屠沽子封侯建節。” 明 王衡 《郁輪袍》第七折:“如今末劫澆薄,世上人隻為功名一事颠倒倒颠的,瞎眼人強做 離朱 ,堂下人翻居堂上。”參見“ 末法 ”。
詞語分解
- 末的解釋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後,終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窮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業。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傳統戲劇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末。副末。外末。末本(以男角主唱的雜劇)。 終始初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劫的解釋 劫 é 強取,掠奪:劫掠。洗劫。劫道。劫富濟貧。 威逼,脅制:劫持(要挾,挾持)。劫制。 災難:劫數(?)(佛教指注定的災難)。劫難(刵 )。浩劫(大災難)。遭劫。劫後餘生。 筆畫數:; 部首:力;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末劫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末劫”是一個源自佛教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佛教術語:指“末法之劫”,即佛教理論中世界發展的最後階段,預示災難、混亂的時期。根據佛經記載,末劫是正法、像法、末法三階段中的最後一個階段,常伴隨饑荒、瘟疫、戰争等災難(,)。
- 引申義:後也借指社會動蕩、黑暗的世道,如元代戲曲《範張雞黍》中用來諷刺腐敗混亂的時代(,)。
2.文化背景與分期
佛教将佛法傳播分為三期:
- 正法時期:佛陀涅槃後1000年,佛法純正,修行易成。
- 像法時期:再1000年,佛法形式化,修行漸難。
- 末法時期:最後1000年,佛法衰微,災禍頻發,即“末劫”(,)。
3.使用場景
- 宗教語境:描述末法時代的災難性預言,如“末劫當饑馑、疾疫、刀兵”。
- 文學與社會批判:借喻社會危機或道德淪喪,如元代文人用“末劫”抨擊官場黑暗(,)。
4.相關争議與擴展
- 部分民間解釋将“末劫”與靈魂輪回、戾氣積累等結合,認為末劫是生命徹底消亡的終極劫難,但這類說法未見于正統佛經,屬于非主流觀點()。
“末劫”核心含義為佛教末法時代的災難階段,後擴展為對社會危機的隱喻。需注意,其宗教定義與文學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聞見後錄》《大藏經論》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末劫的意思
末劫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着末和劫兩部分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末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5;劫的部首是力,筆畫數為4。
來源與繁體
末劫這個詞來源于佛教經典《大般涅槃經》中的著名典故。在佛教中,末劫指的是世界末日、人間最後時刻。
末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末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末劫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仍然為「末劫」。
例句
1. 那位禅師的預言說,這個世界将會在末劫之時被毀滅。
2. 忍受末劫的考驗,我們需要堅持信仰與善行。
組詞
末日、劫難、世界末日、毀滅
近義詞
世界末期、末世、末日災難
反義詞
太平盛世、和平時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