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錯誤缺漏。《新唐書·韋縚傳》:“ 唐 興,禮文雖具,然制度時時繆缺不倫。”《新唐書·儒學傳序》:“帝又讎正‘五經’繆缺,頒天下示學者,與諸儒稡章句為義疏,俾久其傳。”
“缪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基本含義
指言語、文章或邏輯的空洞性與缺乏實質,即内容虛假、不真實或缺乏嚴謹性。例如形容某人的觀點缺乏事實依據或邏輯漏洞明顯。
具體釋義
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批評性語境,如學術論文邏輯不嚴密、政策條文存在漏洞等。古代則多描述典籍修訂或制度完善前的狀态。
注意區分
需與“纰缪”(單純錯誤)、“缺漏”(僅指缺失)等近義詞區分。“缪缺”更強調錯誤與内容空洞的并存性。
該詞兼具“錯誤性”與“不完整性”雙重内涵,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現代使用中,偏向批評内容質量,而非單純指客觀缺失。
缪缺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纟”、“欠”兩個部首,共計4個筆畫。
缪缺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詩經·思南》:“思而不缪,有缪而無蓄。”這句話表達了思考雖然有一定的瑕疵,但是可以補救。在這裡,“缪”表示“補救”,“缺”表示“不足”。
缪的繁體字是「繆」,缺的繁體字是「闕」。
在古代,缪缺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缪寫作「訬」,缺寫作「闋」。
他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有一些缪缺,需要大家一起來讨論。
補缪、缪解、疏缪、擇缪、缺點、缺陷、缺乏、缺省
彌補、彌縫、修正、填補
完整、充足、齊備、無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