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缪缺的意思、缪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缪缺的解釋

錯誤缺漏。《新唐書·韋縚傳》:“ 唐 興,禮文雖具,然制度時時繆缺不倫。”《新唐書·儒學傳序》:“帝又讎正‘五經’繆缺,頒天下示學者,與諸儒稡章句為義疏,俾久其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缪缺"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分字釋義

  1. 缪:古字形從"糸"部,本義指絲線纏繞狀,引申為交錯、混亂。《說文解字》訓作"枲之十絜也",段玉裁注"謂麻十束"。在《漢語大詞典》中有三個讀音:miù(錯誤)、móu(綢缪)、liǎo(通"缭"),此處取"miù"音表錯訛義。
  2. 缺:甲骨文象器皿破損狀,《說文》釋"器破也",後引申為缺失、不完善。王筠《說文句讀》強調"缺者,器破之謂"的本源特征。

二、綜合釋義 二字連用構成并列式複合詞,特指文獻典籍在傳抄過程中因字形相似而産生的訛誤與缺失。該詞多見于校勘學領域,如《漢書·藝文志》載:"書缺簡脫,禮壞樂崩",顔師古注謂"編簡散落,缪缺多矣",此處的"缪缺"即指竹簡文字錯亂脫漏的現象。

三、用法特征

  1. 文獻校勘:專指古籍傳抄中的文字錯漏,如清代戴震《與任孝廉書》雲:"經籍缪缺,非校雠無以正之。"
  2. 詞性特征:作名詞時表謬誤本身,作動詞時可表産生謬缺的過程,如《四庫全書總目》載:"是書久經傳寫,缪缺滋多。"

(本文核心釋義參考自《漢語大詞典》第9冊第1023頁,《辭源》修訂本第3冊第2349頁,及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第6冊第1701頁)

網絡擴展解釋

“缪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1. 基本含義
    指言語、文章或邏輯的空洞性與缺乏實質,即内容虛假、不真實或缺乏嚴謹性。例如形容某人的觀點缺乏事實依據或邏輯漏洞明顯。

  2. 具體釋義

    • 錯誤與缺漏:常見于古籍中,表示制度、文獻中的錯誤或缺失。如《新唐書》提到“制度時時繆缺不倫”,指唐代禮制存在疏漏。
    • 結構分析:“缪”本義為虛假、混亂(如“纰缪”),“缺”指不足,組合後強調内容或形式的雙重缺陷。
  3. 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批評性語境,如學術論文邏輯不嚴密、政策條文存在漏洞等。古代則多描述典籍修訂或制度完善前的狀态。

  4. 注意區分
    需與“纰缪”(單純錯誤)、“缺漏”(僅指缺失)等近義詞區分。“缪缺”更強調錯誤與内容空洞的并存性。

該詞兼具“錯誤性”與“不完整性”雙重内涵,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現代使用中,偏向批評内容質量,而非單純指客觀缺失。

别人正在浏覽...

辯通播蕩伯高撥甩徜恍常時朾螘陳琳檄答辭打平厎績薾弱泛泛之交諷嘯枌槚光采海牛號令如山橫玉緩悠悠虎牙郊祀絜靜積華脊梁雞園季指獧給蹶踣開購良佐連屐瞭望哨密理民防南星暖溶溶諾諾連聲情戀曲學阿世攘卻三兵傘形花序善談申威時命史巫瑣微塌中天篰天有不測風雲偷安外揚亡言翁鞋污痕烏獲烏兔缃核桃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