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謬牍的意思、謬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謬牍的解釋

謂錯誤地記載。 南朝 梁 江淹 《蕭領軍讓司空并敦勸啟》:“國勳必書,史不謬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謬牍(miù dú)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謬”與“牍”二字組合而成,屬書面用語,多用于指稱内容有誤或書寫不當的文書、典籍。其釋義可從字源與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謬(miù)

    本義為錯誤、差錯。《說文解字》釋:“謬,狂者之妄言也。”引申為不合情理、失實之意。在文獻中多用于描述言論、文字的訛誤,如《漢書·藝文志》載“後世經傳既已乖離,博學者又不思多聞阙疑之義,而務碎義逃難,便辭巧說,破壞形體……安其所習,毀所不見,終以自蔽,此學者之大患也”,其中“乖離”即含謬誤之義。

  2. 牍(dú)

    原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後泛指文書、書籍。《論衡·量知》雲:“斷木為椠,析之為闆,力加刮削,乃成奏牍。”可見其本義與書寫載體相關,後擴展為公文、信函或典籍的代稱。

二、複合詞釋義

“謬牍”即指内容存在謬誤的文書或典籍,強調文本在事實、邏輯或書寫規範上的錯誤。其用例多見于文獻考訂與學術批評,如清代校勘學家常以“訂正謬牍”形容對古籍訛字的修正。例如:

“昔人著書,或因傳抄之失,或因臆改之妄,遂成謬牍,贻誤後學。”

(釋義:前人著作因抄錄錯誤或主觀篡改,導緻文本謬誤,誤導後人。)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段氏注“謬”字時引《周禮·大司徒》“稽其謬誤”,強調“謬”為“不真實”之義,與“牍”結合後,特指書面材料的失實。

  2. 《校雠通義》(章學誠)

    書中論及古籍校勘時稱:“凡遇謬牍,必參互考訂,以求其真”,說明“謬牍”是校勘學中需重點修正的對象。

四、同義詞辨析


參考文獻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國學大師網
  2. 《論衡》(王充)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3. 《校雠通義》(章學誠)古籍館

網絡擴展解釋

“謬牍”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1. 基本含義
    指荒謬錯誤的言辭或文字,強調内容不符合事實或邏輯。由“謬”(荒謬、錯誤)和“牍”(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引申為文書、文字)組合而成。

  2. 出處與用例
    最早見于南朝梁代江淹的《蕭領軍讓司空并敦勸啟》:“國勳必書,史不謬牍”,意為史書應如實記載功績,不可有錯誤。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錯誤言論或文字記載,尤其適合學術讨論、曆史考據等需嚴謹表達的語境。例如:“此文多處引證失實,堪稱謬牍。”

  4. 延伸辨析
    與“謬誤”相比,“謬牍”更側重書面記錄的錯誤,而非泛指邏輯錯誤。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現代引申義,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隘門白環百禽長霸陵杯盂不可移易采收朝日趁打夥沉厚寡言赤阪春訊辍已畜生次之彈盤稻粱打旋磨兒滴滴涕诋谮斷腸猿法馬方檢父道剛腸嫉惡橫蟲昏耄虎頭枕江漢朝宗檢索加速開邁哙伍匡俗山羸疾累進連語鐐杻臨雍遷并嬛佞瓊瑛遒華诠言曲面染筆釋教食犬霜電橦末之伎徒師刎脰五石限定涎睨絃桐箫笛磍碬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