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指迷惑人的甜言蜜語。 蕭軍 《八月的鄉村》八:“他們可以将你們底兩腿打得皮破肉開,而後再用兩個雞蛋來收買你們底心!他們會說更好聽的迷湯話。”
“迷湯話”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指迷惑人的甜言蜜語,通常帶有虛僞或欺騙性質。其核心在于用表面動聽的言語掩蓋真實意圖,使人喪失判斷力。
發音與結構
用法與例句
常見于文學或口語中,例如作家蕭軍在《八月的鄉村》中寫道:“他們會說更好聽的迷湯話。” 此句揭露了施害者通過虛假安撫操控他人的手段。
補充說明
該詞多含貶義,需結合語境判斷說話者的動機,適用于批判虛僞溝通的場景。
《迷湯話》是指一種談虛無缥缈、難以理解、荒誕不經的言辭或言語。它常常用于形容一些言辭難以理解或是讓人感到困惑的情況。
《迷湯話》一詞的拆分是:“迷”(辶部 + 米)“湯”(氵+ 求部)“話”(讠 + 言部)。根據拆分可以得知,“迷湯話”在字形上的構成。
《迷湯話》一詞來源于民間,用來形容那些言辭難以理解、讓人感到困惑的情況。它常常出現在一些怪誕荒誕的談話中,也可用于形容一些令人費解的言論。
《迷湯話》的繁體字為《迷湯話》。
在古時候,迷湯話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沒有準确的記錄,我們無法确定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現代的《迷湯話》一詞的寫法較為統一和常見。
1. 他的回答總是充滿了迷湯話,讓我無法理解。
2. 在那個講座上,演講者說了一堆迷湯話,讓人聽得雲裡霧裡。
3. 這本書雖然有趣,但其中的迷湯話實在讓人難以捉摸。
1. 迷惑不解
2. 荒誕不經
3. 言之無物
4. 難以捉摸
1. 莫名其妙
2. 莫測高深
3. 含糊不清
4. 曲高和寡
1. 清晰明了
2. 簡明扼要
3. 明了透徹
4. 真切有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