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蕃渾的意思、蕃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蕃渾的解釋

吐谷渾 與 吐蕃 。泛指我國西北部的少數民族。 唐 王建 《送振武張尚書》詩:“盡收壯勇填兵數,不向 蕃 渾 奪馬羣。” 唐 裴羽仙 《哭夫》詩之二:“良人平昔逐 蕃 渾 ,力戰輕行出塞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蕃渾(fán hún)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與構詞法進行解析。該詞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具有特定的曆史文化内涵: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溯源

    “蕃”在古漢語中常指“外族”或“邊疆民族”(如吐蕃),“渾”可指“混雜”“未開化”。二字組合後,“蕃渾”最初用于指代唐末五代時期活躍于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混合部落,尤指吐蕃與吐谷渾等族群的融合群體。該詞承載了中原王朝對西北遊牧民族的統稱屬性。

  2. 曆史語境中的擴展義

    在《舊唐書》《資治通鑒》等史籍中,“蕃渾”引申為歸附唐朝的少數民族羁縻部落,特指被安置于河西、隴右地區的蕃兵集團。例如《舊唐書·吐蕃傳》載:“收蕃渾部衆數千人”,此處強調其作為軍事附屬力量的身份。

二、文化意涵

三、現代使用與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蕃渾”已非常用詞,僅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注釋。需注意其與“蕃邦”(泛指外國)、“渾沌”(指蒙昧狀态)等近義詞的語義區分。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卷第1243頁“蕃渾”詞條釋義。
  2. 《舊唐書·吐蕃傳》,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96列傳第146。
  3. 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獻P.3633號《張議潮變文》。

網絡擴展解釋

“蕃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文獻和權威資料綜合理解:

一、基本解釋

  1. 曆史族群指代
    根據、、等來源,“蕃渾”主要指吐谷渾與吐蕃,是唐代對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統稱。例如:

    • 王建《送振武張尚書》詩:“不向蕃渾奪馬群”;
    • 裴羽仙《哭夫》詩:“良人平昔逐蕃渾”。
  2. 引申含義争議
    提到“形容言談舉止粗俗無禮”,但此解釋未見于其他權威來源,可能是對“蕃”(邊疆民族)與“渾”(粗魯)的誤拆解讀,需謹慎采納。

二、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詩詞中,特指唐代西北少數民族群體,如吐蕃、吐谷渾等,而非現代日常用語。

三、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全唐詩》或唐代史書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鞍子百蟲将軍保養北馬撐犁孤塗沖降從自大表大呼隆擋跖大事化小洞室東魏動植物防不勝防反轉發脫口齒風木歎風眩負反饋負疚高能物理學躬親官徒關子賀鑄畫材荒庭黃興花枝健步蛟龍戲水積弛近鄰金音戢武句欄軍衆喀巴渴愛課制連辔嫚法沒什麼盤餐盤花炰鼈脍鯉片瓦不留皮鞘青絇三占從二勢不可遏詩集傳首卷讨索帖黃托拉斯脫脫香楮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