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名。麋的嫩角。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藥議》:“麋茸利補陽,鹿茸利補陰。”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二·麋》﹝發明﹞引 蘇恭 曰:“麋茸功力勝鹿茸。”
麋茸(mí róng)是傳統中藥學中的專有名詞,特指鹿科動物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的幼嫩角。其釋義與藥用價值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釋:
字義拆解
合稱“麋茸”,強調其生物來源與形态特征。
核心定義
指麋鹿雄性個體未骨化、帶茸毛的幼角,需在特定季節(春季)割取,經加工後入藥《中國藥材标準名錄》。
性味歸經
傳統功效
成分分析
麋茸含多種活性物質,如膠原蛋白、氨基酸(甘氨酸、脯氨酸)、硫酸軟骨素及生長因子,其成分與鹿茸類似但比例差異顯著《中國中藥雜志》。
藥理作用
真僞鑒别
麋茸斷面呈蜂窩狀,茸毛粗長且基部具黑色毛囊;區别于梅花鹿茸的細密絨毛和馬鹿茸的棱紋《中藥材鑒定圖典》。
使用禁忌
陰虛陽亢(如高血壓、甲亢)、實熱證(發熱、便秘)及外感熱病者禁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權威參考文獻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國藥材标準名錄》.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藥大辭典》(第二版).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李時珍. 《本草綱目》(校點本). 人民衛生出版社.
唐慎微. 《證類本草》(影印本). 華夏出版社.
沈金鳌. 《婦科玉尺》. 中醫古籍出版社.
中國中藥雜志編輯部. 《中國中藥雜志》2020年第45卷.
中成藥研究編輯部. 《中成藥研究》2018年第40卷.
藥學學報編輯部. 《藥學學報》2019年第54卷.
中國藥理學通報編輯部. 《中國藥理學通報》2021年第37卷.
王強等. 《中藥材鑒定圖典》.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麋茸是傳統中藥材的一種,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麋茸指鹿科動物麋鹿(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未骨化的幼角,表面帶有細密茸毛。其名稱源于麋鹿的“茸角”特征,與鹿茸類似但來源不同。
2. 來源與采集
3. 藥效與應用
4. 現狀與保護
現代麋鹿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種群曾滅絕,現存均為人工繁育。因此,麋茸的實際應用受嚴格限制,臨床多使用鹿茸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傳統用法或現代研究,可參考《夢溪筆談》《本草綱目》等典籍或中醫文獻。
白幕罷收嬖人播耕層峙豺虎肆虐長日長籲短氣馳流刍豢春半到任規棟星端操犯手沨沨分散賦頌負義忘恩格格駁駁公婆歸妻沽名黃梁一夢健身房較定借觀進賢黜佞沮止伉禮兩越遼甯省裡弄六出祁山六證鹿角菜賂獻耄夫螟蠹平露破謎千金價青鐵奇想天開沈漸世利嵩山三阙鎖邊填橋忝竊挑山土戶退淡外婦韋脂文绶無嗣嗚邑相戀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