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謇的意思、博謇的详细解释
博謇的解释
谓知无不言,正直之极。《楚辞·离骚》:“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游国恩 纂义:“ 王夫之 曰:‘博,过其幅量之谓,犹言过也。’ 马其昶 曰:‘博謇,谓謇諤之甚。’”
词语分解
- 博的解释 博 ó 多,广,大:广博。渊博。博学(学问广博)。博览。博爱。博物。 知道得多:博古。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博取。博得。聊博一笑。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博奕。 * 。 专 笔画数:; 部首:十
- 謇的解释 謇 ǎ 口吃,言辞不顺利:謇吃。 正直:謇谔(正直敢言)。謇謇(a.正直之言;b.忠诚正直)。 笔画数:; 部首:言;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博謇”是一个古汉语词汇,通常用于形容人正直敢言、知无不尽的特点。以下是综合各来源的解释和分析:
一、基本释义
- 含义:指为人正直且敢于直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常带有“正直之极”的意味。
- 出处:最早见于《楚辞·离骚》:“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此处屈原借“博謇”表达对品德的追求。
二、单字解析
- 博
- 原义为广博、渊博,引申为“广泛”或“极尽”之意,如《楚辞》中“博謇”的“博”可理解为“过于正直”(王夫之注)或“极尽正直”(马其昶注)。
- 謇
- 本义为口吃,后演变为“正直敢言”之意,如《离骚》中“謇朝谇而夕替”,指忠言直谏。
三、使用场景
- 古代文献:多用于形容忠臣、贤士直言进谏的品德,如《楚辞》中的用法。
- 现代语境:因词汇古雅,现代极少使用,常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特定修辞场合。
四、注意事项
- 权威性参考:建议优先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楚辞》注本,网络释义可能存在简化或偏差。
- 语境结合: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避免孤立理解词义。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文献考证,可查阅《楚辞》相关研究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博謇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自由开放、坦率直言。它由卜部和謇部组成,卜部是一个部首,表示占卜和预测,謇部则是古代写作"Wryneck Bird"的象形字。博謇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立人阴图》,在这本书中,博謇被用作描述一个人直率、坦诚的品质。博謇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博諫」。
在古代,博謇的写法有所不同。早期写法为「謇博」,后来演变为现代的「博謇」。在现代书写中,博謇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言行正直,直言不讳的特质。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以博謇著称,永远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些与博謇相关的词汇包括:真诚、坦率、直言不讳。
与博謇相反的词汇则包括:口是心非、虚伪、欺骗。
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到您!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