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镌刻在器物上的銘文。《呂氏春秋·慎勢》:“功名著乎槃盂,銘篆著乎壺鑑。”
(2).比喻感念甚深,永記不忘。 唐 顧雲 《謝徐學士啟》:“才微往彥,遇倍昔時,仰戴恩榮,已增銘篆。” 宋 吳炯 《五總志》:“偉哉聖主之言,可以為萬世法,使臣子佩服銘篆,凡事事者不忘此語。”
“銘篆”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器物上的銘文
指镌刻在器物(如青銅器、壺鑒等)上的文字,用以記錄功績或事件。例如《呂氏春秋·慎勢》中提到“功名著乎槃盂,銘篆著乎壺鑑”,說明古代通過器物銘文傳承曆史。
比喻銘記恩情或感念
引申為對他人恩德的深切感激與長久銘記。唐代顧雲在《謝徐學士啟》中用“仰戴恩榮,已增銘篆”表達感恩,宋代吳炯的《五總志》也以“銘篆”強調銘記不忘的态度。
其他說明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籍或文學性較強的文本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呂氏春秋》《五總志》等典籍。
《銘篆》指的是一種刻在金屬或石碑上的隸書,用于紀念和銘記重要事件或名人事迹。它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法藝術形式。
《銘篆》的部首是金(金屬)和竹(書法)。它的拆分後的筆畫順序是金(8畫)+ 竹(6畫)= 14畫。
銘篆源自中國古代的金文和篆書,起初被用來刻寫銘文,後來逐漸演化成為一種獨特的書法藝術形式。
《銘篆》是《銘篆》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銘篆》來說,古時候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具體細節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1. 這塊石碑上刻着一段《銘篆》,紀念着先祖的偉大事迹。
2. 他的書法作品以《銘篆》為主題,展現了古老的文化底蘊。
- 銘記: 紀念、記憶
- 篆刻: 一種雕刻技藝,用刀在金屬或石頭上刻字、刻畫
- 隸書: 古代漢字的一種字體,筆畫簡練、行書方正
- 銘文: 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
- 碑文: 刻在石碑上的文字,一般用于紀念或紀錄事宜
- 紀念碑: 為紀念某人或重要事件而建立的石碑或紀念雕塑
- 草書: 一種漢字書法風格,筆畫潇灑、連綿曲折
- 行書: 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漢字書法風格,書寫流暢、快速
- 隸書: 古代漢字的一種字體,筆畫簡練、行書方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