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跛夫的意思、跛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跛夫的解釋

(1).瘸腿的人。 漢 桓寬 《鹽鐵論·刺權》:“居編戶之列,而望卿相之子孫,是以跛夫之欲及 樓季 也。”

(2).指 春秋 時 晉 大夫 郤克 。 克 足跛,故稱。 克 出使之 齊 , 齊頃公 帷婦人使觀之, 克 登階,婦人笑之。 克 後敗 齊 師于 鞌 。事見《左傳·宣公十七年》《成公二年》。 明 方孝孺 《春秋諸君子贊·魏绛》:“ 晉 有跛夫,好兵而愎,以一笑故,幾亡人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跛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瘸腿的人,即因身體缺陷導緻行動不便者。例如《鹽鐵論·刺權》提到“跛夫之欲及樓季也”,以跛夫與善于跳躍的樓季對比,形容能力懸殊。

二、曆史典故

特指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郄克。郄克因足跛,出使齊國時被齊頃公故意讓婦人窺視并嘲笑。後郄克率晉軍大敗齊師于鞌(今山東濟南),成為曆史典故。此事記載于《左傳·宣公十七年》和《成公二年》。

引申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引申為形容能力有限或行動受限的人,但此用法多基于比喻,并非原詞核心含義。例如:“居高位者若如跛夫,則國事難興。”

發音與出處

總結來看,“跛夫”既可直指生理缺陷者,亦承載特定曆史事件的文化隱喻,需結合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跛夫是指行走時因腿腳有殘疾而跛行的男性。它的拆分部首是"足"和"伐",其中"足"表示與腿、腳有關,而"伐"表示殘缺不全。 跛夫的筆畫數為7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列傳》中,形容有跛行之殘疾的人。在繁體字中,"跛"的寫法沒有太大的差别。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一些變化,"跛"的古時候寫法較為複雜。其古字寫法為"躻",由"足"和"邑"組成。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是個跛夫,但他能堅持工作。 2. 我們應該尊重跛夫的人,給予他們更多關愛與幫助。 其他與"跛夫"相關的詞彙包括: 1. 組詞:跛行、跛足、跛腳 2. 近義詞:殘疾人、瘸子 3. 反義詞:健全人、正常人、行動自如的人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