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民功的意思、民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民功的解釋

(1).治民有勞績。《周禮·夏官·司勳》:“王功曰勳,國功曰功,民功曰庸。” 鄭玄 注:“輔成王業,若 周公 ;保全國家,若 伊尹 ;法施於民,若 後稷 。”

(2).百姓的職事。多指務農之事。《國語·越語下》:“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時節三樂,不亂民功,不逆天時。” 韋昭 注:“從事有業,故功不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民功”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釋義 “民功”最早見于先秦文獻,由“民”(指百姓)與“功”(事務、工作)組合而成。《漢語大詞典》将其訓解為“百姓的農事”,如《國語·越語下》記載:“不亂民功,不逆天時”,此處的“民功”特指農耕生産活動,反映古代以農為本的社會特征。

二、語義延伸 在曆史演進中衍生出兩種引申義:

  1. 民生事務:指代民衆的公共事務管理,《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注疏稱:“務利民之功”,強調執政者對民生建設的重視
  2. 民衆功績:《禮記·月令》鄭玄注将“民功”解作“民治田之功”,既指具體勞作成果,也隱喻百姓對國家發展的基礎性貢獻

三、現代語義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較少單獨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典章制度時仍具學術價值。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列為曆史詞彙,建議在典籍閱讀時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民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一、治民有勞績

指治理百姓并取得顯著成效,多用于形容官員的政績或對社會的貢獻。該義項源自《周禮·夏官·司勳》中“民功曰庸”的記載,鄭玄注解釋為“法施於民,若後稷”,強調惠及百姓的政策成果。

例句:
宋代黃庭堅《三至堂》有“朱轓與别駕,同最治民功”,描述官員共同成就治理百姓的功績。


二、百姓的職事(多指務農)

指民衆的本職事務,尤其側重農業活動。如《國語·越語下》提到“不亂民功,不逆天時”,韋昭注解“民功”為百姓務農之事,強調農事對國家的重要性。

例句:
宋代方回《七月十日有感》中“民功差稍稍,己事太悠悠”,暗含對農事進度的關切。


補充說明

兩個含義均體現古代“重農”與“重吏治”的思想。若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中的宋代詩詞選段。

别人正在浏覽...

幫狗吃食包吞遍達辨訛兵船撤退叱罵丑态點悟二次能源帆帏梵帙封記撫景負水拂袖而歸符厭關曆貴大貴號好辭闳壯換崗火曆驚慴舊業看風使帆拉線勵志竭精亂瓊碎玉梅堯臣拗澀旁收配映颦蛾辟易皮紙蕲簟氣沮讓先髯髯山窮水斷山腋嗜好事象戍城夙敵素蛇塔裡木盆地天牛天妖頭盔枉誅宛演微小危岩烏洞洞忤累憲量系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