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民功的意思、民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民功的解釋

(1).治民有勞績。《周禮·夏官·司勳》:“王功曰勳,國功曰功,民功曰庸。” 鄭玄 注:“輔成王業,若 周公 ;保全國家,若 伊尹 ;法施於民,若 後稷 。”

(2).百姓的職事。多指務農之事。《國語·越語下》:“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時節三樂,不亂民功,不逆天時。” 韋昭 注:“從事有業,故功不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民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一、治民有勞績

指治理百姓并取得顯著成效,多用于形容官員的政績或對社會的貢獻。該義項源自《周禮·夏官·司勳》中“民功曰庸”的記載,鄭玄注解釋為“法施於民,若後稷”,強調惠及百姓的政策成果。

例句:
宋代黃庭堅《三至堂》有“朱轓與别駕,同最治民功”,描述官員共同成就治理百姓的功績。


二、百姓的職事(多指務農)

指民衆的本職事務,尤其側重農業活動。如《國語·越語下》提到“不亂民功,不逆天時”,韋昭注解“民功”為百姓務農之事,強調農事對國家的重要性。

例句:
宋代方回《七月十日有感》中“民功差稍稍,己事太悠悠”,暗含對農事進度的關切。


補充說明

兩個含義均體現古代“重農”與“重吏治”的思想。若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中的宋代詩詞選段。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民功》的意思

《民功》是一個詞語,指的是為了民族或國家的利益而做出的貢獻和努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民功》由部首“又”和“力”組成,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民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來形容那些為國家和民族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繁體

《民功》的繁體字為「民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字的演變,古時候《民功》可能被寫成「民功」或者「民工」。

例句

1. 他為國家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民功。

2. 這位科學家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為民族做出了重要的民功。

組詞

1. 民族功勳

2. 民生功臣

3. 為民效勞

近義詞

貢獻、功績、勳績

反義詞

敗績、罪行、過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