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镂的意思、銘镂的詳細解釋
銘镂的解釋
(1).在器物上镌刻文字或圖案。 唐 康骈 《劇談錄·渾令公李西平爇朱泚雲梯》:“二公勳績為首,寵錫茅土,銘鏤鐘鼎。”
(2).比喻感受極深,永志不忘。 唐 元稹 《授李绛檢校右樸射兼兵部尚書制》:“予小子銘鏤丕訓,夙夜求思。”《太平廣記》卷一六六引 唐 牛肅 《紀聞·吳保安》:“是吾子丘山之恩,即 保安 銘鏤之日。” 宋 宋祁 《丁承旨書》:“夫何衰朽,坐獲嘉惠,藏祕巾衍,銘鏤心志。”
詞語分解
- 銘的解釋 銘 (銘) í 鑄、刻或寫在器物上記述生平、事迹或警誡自己的文字:銘刻。銘文。銘志。墓志銘。座右銘。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紀念,永志不忘:銘記。銘心。銘骨。銘諸肺腑(喻永記)。 中國古代用于銘刻的文字逐
- 镂的解釋 镂 (鏤) ò 雕刻:镂花。镂刻。镂空。镂骨銘心(喻感激或牢記不忘)。镂月裁雲(喻巧奪天工的制作)。镂塵吹影(喻徒勞)。 可供刻镂用的剛堅的鐵。 古同“漏”,孔穴。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銘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字面意義
指在器物或石碑上雕刻文字、圖案,常見于古代青銅器、石碑等載體,用以記錄功績或重要事件。
- 比喻意義
形容對某事的感受極其深刻,如同刻在心上一般,終生難忘。例如“銘镂于心”即表達對恩情或教誨的深切銘記。
二、詞源分解
- “銘”:原指刻在器物上的紀念性文字(如“座右銘”),引申為“深刻記住”(如“銘心”)。
- “镂”:本義為精細雕刻(如“镂花”),強調工藝的細緻與持久性。
二者結合後,既指實體的雕刻行為,也延伸為抽象的情感烙印。
三、文獻例證
唐代文獻中多次出現該詞:
- 康骈《劇談錄》用“銘镂鐘鼎”描述功績被刻于器物傳世。
- 元稹在官方文書中以“銘镂丕訓”表達對訓誡的深刻銘記。
四、現代用法
如今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例如:
- 形容對恩情、教訓的難忘(如“這份情誼,我當銘镂肺腑”)。
- 描述藝術創作中精細的雕刻技藝。
“銘镂”兼具具象與抽象雙重内涵,既體現古代工藝文化,也承載情感表達的厚重感。
網絡擴展解釋二
銘镂
銘镂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銘”和“镂”。
銘:
“銘”是一個多音字,讀音有míng和mǐng兩種。筆畫數為12劃,部首是金部。
镂:
“镂”的讀音是lòu,筆畫數為16劃,部首是長部。
《銘镂》是由以上兩個漢字組成的合成詞。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四庫全書》,後來也多用于藝術作品的稱謂。
在繁體字中,銘的寫法是銘,镂的寫法是鏤。
古代的寫法中,銘的本義是刻于器物表面的文字,镂的本義是在金屬或石頭上雕刻花紋。
例句:
他的字體銘镂在石碑上,莊重而典雅。
組詞:
銘文、銘感、揮金如土、雕翰镂金
近義詞:
雕琢、雕刻、刻劃
反義詞:
粗糙、毛糙、糙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