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明刻的意思、明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明刻的解釋

明 代刻印的書。 唐弢 《晦庵書話·藏書家》:“一九四五--四八年間,一部極普通的 明 刻,如果有個‘陶陶室’钤記,幾行‘複翁’題跋,要價馬上高到黃金幾十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明刻的漢語詞典釋義及文化解析

一、基本釋義

明刻(míng kè)指明代(1368年—1644年)刊刻的書籍或版畫,是古籍版本學中的專有術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1. 時間屬性:特指明代雕版印刷的文獻實物。
  2. 工藝特征:采用雕版技術,以木闆為媒介刻印文字或圖像。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5卷,第128頁;《辭源》修訂本“刻”字條。

二、版本學含義

在古籍鑒定領域,“明刻”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1. 字體風格:早期多仿宋體(如嘉靖本),中後期演變為方整的匠體字(萬曆後常見)。
  2. 版式特點:白口居多,版心上方常刻書名,部分有魚尾裝飾;用紙以竹紙、白棉紙為主。
  3. 分類體系:按時期分為洪武本、永樂本、嘉靖本等;按地域有閩刻、浙刻、徽刻等流派。

    來源:王欣夫《文獻學講義》(上海古籍出版社)第四章;黃永年《古籍版本學》(江蘇教育出版社)明代章節。

三、文化價值與學術意義

明刻作為文化遺産的核心價值體現在:

  1. 文獻保存:大量宋元典籍通過明刻重刊得以傳世,如《十三經注疏》嘉靖本。
  2. 藝術成就:徽派版畫代表《十竹齋箋譜》開創饾版彩印技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3. 學術研究:明刻校勘質量參差,需結合官刻(如南監本)、私刻(毛晉汲古閣)及坊刻差異進行考辨。

    來源:國家圖書館《中國版刻圖錄》;李緻忠《古書版本鑒定》(文物出版社)。

四、權威參考資源

如需深入考據,推薦以下工具書:

  1.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上海古籍出版社)
  2. 《明代版本圖錄初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3. 古籍保護網“中華古籍資源庫”(訪問地址:www.nlc.cn/pcab/zy/)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版本特征及文化價值部分援引古籍版本學領域經典著作,信息來源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明刻”一詞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

  1. 明代刻印的書籍(核心含義)
    指明代(1368-1644年)通過雕版印刷技術制作的書籍,具有重要的版本學價值。例如包拯文集《明刻本附錄》即屬于此類()。這類書籍因年代、刻工技藝和保存狀态不同,市場價值差異顯著,部分珍稀明刻版本甚至可抵黃金數十兩()。

  2. 成語中的“明刻”
    由“明”(明确)和“刻”(規定)組成,原指明确的時間或行為限制。例如古代文獻中提到的“以昏明刻加日入辰刻”,即通過刻漏計算時辰()。但這一用法在現代語境中較為罕見。

  3. 麻将術語(延伸含義)
    指通過碰牌、吃牌或明杠形成的刻子組合(如三張相同牌),屬于遊戲規則中的專有名詞()。

最常用的是第一種含義,尤其在古籍收藏領域。若需進一步了解明代刻本的特點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文獻學相關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保溫癹骫殡宮不識閑兒長彴婵連齒頰生香創刊傳召處死爨滌大修等壓線抵背厎定端然獨鶴雞羣恩生蕃長方釳風變風布逢然奉齋高真空轟趕回源渾然一體急景流年咖啡廳枯旱連歲料漿泡料子服命舃鲇緣竹飄飐品誼乾巴利落千古奇談奇巧雀角鼠牙人胞軟口湯尚書删取神道碑沈木香時朝受祉私燭談娘田獲王揚望筩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小潮校績俠邪攜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