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恬的意思、安恬的詳細解釋
安恬的解釋
(1).安然恬靜。 宋 陶穀 《清異錄·酒漿》:“﹝ 法常 ﹞嘗謂同志雲:‘酒天虛無,酒地綿邈,酒國安恬,無君臣貴賤之拘,無財利之圖,無刑罰之避,陶陶焉,蕩蕩焉,其樂可得而量也。’” 明 張居正 《答楚按院雷信庵》:“ 楚 民鹹獲安恬之利,公之造福於 楚 人,所宜世世而俎豆之者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二:“炸爆洪聲,震天動地,槍林彈雨,硫煙迷悶的新環境,立刻便震驚了‘東方稚兒’安恬靜寂的‘僞夢’。”
(2).淡泊,不追求名利。《資治通鑒·唐中宗景龍元年》:“ 相王 寬厚謹恭,安恬好讓,故經 武 韋 之世,竟免於難。” 宋 梅堯臣 《依韻和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會》:“嗟嗟勿復問,安恬固無媿。”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九:“先 文康公 嘗有詩雲:‘平生趣操號安恬,退亦怡然進不貪。’”
(3).滿不在乎,坦然。 宋 葉適 《晉元帝廟記》:“方 王敦 篡勢已成,舉朝不悟,尚安恬自若。”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恬的解釋 恬 á 安靜,安然,坦然:恬靜。恬適。恬然。恬谧。恬淡(淡泊名利,清靜無為)。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安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安逸恬適、安靜,常用于描述心境或環境的平和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拼音:ān tián
- 詞性:形容詞
- 核心義:指環境或心境安甯、恬靜,無紛擾。例如:“安恬地睡了一覺”。
二、詳細解釋
-
環境或狀态的安甯
多形容生活、氛圍的平靜舒適。如宋代陶穀《清異錄》提到“酒國安恬”,描繪理想中無憂無慮的國度;明代張居正也用“安恬之利”形容百姓生活的安定。
-
心境的淡泊不争
強調内在的平和與超脫。例如《資治通鑒》中評價唐中宗時期的相王“安恬好讓”,體現其淡泊名利的品性;宋代梅堯臣的詩句“安恬固無愧”亦表達類似心境。
-
坦然自若的态度
可指面對變故時的從容。如宋代謝枋得記載,王敦篡位時,時人仍“安恬自若”。
三、使用場景
- 描述心境:“以一顆安恬的心,固守一份幸福”(現代例句)。
- 形容環境:“酒國安恬”“楚民鹹獲安恬之利”。
- 文學引用:田曉菲在《十三歲的際遇》中使用該詞,被收錄于蘇教版語文教材。
四、補充說明
- 近義詞:恬靜、安甯、淡泊。
- 反義詞:浮躁、喧鬧、焦慮。
- 延伸意義:現代語境中,“安恬”也象征對快節奏生活的疏離,追求内心平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出處或現代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清異錄》等文獻,或查閱蘇教版語文教材相關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恬(ān tián)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的内心平靜安甯的狀态,沒有煩惱和憂慮。拆分部首是宀(mián)和心(xīn),分别表示屋頂和心靈。宀表示在屋内,心表示内心。筆畫數為9畫。
《安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内篇·天地》:“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象者,止于象,象常安,安則靜,靜則聰。”這裡的“安”即指平靜而安甯的狀态,與“恬”合并使用構成了“安恬”。
《安恬》這個詞的繁體字是「安憩」,保留了原意和發音。
古時候漢字寫法的确切形态會有一些變化,但通常使用的是以現代簡化字為基礎的标準字形。所以,《安恬》在古時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1. 他在溫柔的音樂中進入了安恬的夢鄉。
2. 山間的清新空氣讓我心情愉悅而安恬。
組詞:安靜、甯靜、恬靜、靜谧、平靜
近義詞:安甯、甯靜、甯願
反義詞:煩躁、焦慮、不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