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安恬的意思、安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安恬的解释

(1).安然恬静。 宋 陶穀 《清异录·酒浆》:“﹝ 法常 ﹞尝谓同志云:‘酒天虚无,酒地绵邈,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荡荡焉,其乐可得而量也。’” 明 张居正 《答楚按院雷信庵》:“ 楚 民咸获安恬之利,公之造福於 楚 人,所宜世世而俎豆之者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炸爆洪声,震天动地,枪林弹雨,硫烟迷闷的新环境,立刻便震惊了‘东方稚儿’安恬静寂的‘伪梦’。”

(2).淡泊,不追求名利。《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元年》:“ 相王 宽厚谨恭,安恬好让,故经 武 韦 之世,竟免於难。” 宋 梅尧臣 《依韵和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会》:“嗟嗟勿復问,安恬固无媿。”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九:“先 文康公 尝有诗云:‘平生趣操号安恬,退亦怡然进不贪。’”

(3).满不在乎,坦然。 宋 叶适 《晋元帝庙记》:“方 王敦 篡势已成,举朝不悟,尚安恬自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安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安逸恬适、安静,常用于描述心境或环境的平和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详细解释

  1. 环境或状态的安宁
    多形容生活、氛围的平静舒适。如宋代陶穀《清异录》提到“酒国安恬”,描绘理想中无忧无虑的国度;明代张居正也用“安恬之利”形容百姓生活的安定。

  2. 心境的淡泊不争
    强调内在的平和与超脱。例如《资治通鉴》中评价唐中宗时期的相王“安恬好让”,体现其淡泊名利的品性;宋代梅尧臣的诗句“安恬固无愧”亦表达类似心境。

  3. 坦然自若的态度
    可指面对变故时的从容。如宋代谢枋得记载,王敦篡位时,时人仍“安恬自若”。


三、使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出处或现代用例,可参考《资治通鉴》《清异录》等文献,或查阅苏教版语文教材相关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安恬(ān tián)这个词是形容一个人的内心平静安宁的状态,没有烦恼和忧虑。拆分部首是宀(mián)和心(xīn),分别表示屋顶和心灵。宀表示在屋内,心表示内心。笔画数为9画。 《安恬》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庄子·内篇·天地》:“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象者,止于象,象常安,安则静,静则聪。”这里的“安”即指平静而安宁的状态,与“恬”合并使用构成了“安恬”。 《安恬》这个词的繁体字是「安憩」,保留了原意和发音。 古时候汉字写法的确切形态会有一些变化,但通常使用的是以现代简化字为基础的标准字形。所以,《安恬》在古时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 例句: 1. 他在温柔的音乐中进入了安恬的梦乡。 2. 山间的清新空气让我心情愉悦而安恬。 组词:安静、宁静、恬静、静谧、平静 近义词:安宁、宁静、宁愿 反义词:烦躁、焦虑、不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