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播蕩的意思、播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播蕩的解釋

流離動蕩。《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夏氏 之亂, 成公 播蕩。” 杜預 注:“播蕩,流移失所。”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二》:“賊臣作亂,朝廷播蕩,四方俄然,莫有固志。”《魏書·樂志》:“自中原喪亂, 晉 室播蕩, 永嘉 以後,舊章湮沒。” 清 黃鷟來 《詠懷》之七:“貧賤困理生,播蕩越風濤。”

搖蕩,晃蕩。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船主照例知道我們受不了什麼播蕩,搶上船來,把身體故意向左右連續傾側不已。”


(1).飄蕩。 明 于謙 《飛絮》詩:“飄飄隨意點輕裘,播盪東風不自由。”

(2).遷移流動。 梁啟超 《地理·歐羅巴》:“ 亞非利加 大沙漠,常以熱風播盪 歐 南,故 歐羅巴 氣候,比諸 亞洲 、 美洲 之同緯度者迥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播蕩”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一、流離動蕩(核心含義)

指因戰亂、災難等導緻生活不穩定,被迫遷徙流亡的狀态。例如:

二、搖蕩、晃蕩(物理層面)

描述物體或環境的晃動,常見于文學作品中:

三、飄蕩(引申義)

多用于形容輕盈物體在空中或水面的漂浮狀态,如:

補充說明

個别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思想言論廣泛傳播”,但此用法較少見且缺乏古籍支撐。建議在正式語境中優先使用前三類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播蕩的意思

播蕩(bōdàng)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形容言行放蕩、行為不檢的意思。形容一個人放蕩不羁、放縱不拘的行為舉止。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播蕩的部首是扌(手部)和艹(草字頭),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播蕩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二年》:“昭公使播蕩徐庶。”意為昭公命令徐庶公行動放蕩不羁。

繁體

播蕩的繁體字是播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播蕩字寫作“撥蕩”,扌(手部)代表了人的行為,艹(草字頭)代表了人行動的放蕩不拘。

例句

1. 他的言行舉止極其播蕩,無法得到他人的尊重。

2. 她放蕩不羁的行為使得家人對她感到失望。

組詞

播蕩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播蕩不羁:形容言行放蕩、行為不檢的狀态。

2. 播蕩無遺:形容傳播的範圍廣泛,沒有遺漏。

近義詞

1. 放蕩:形容言行放縱不拘的意思。

2. 放肆:形容言行放縱、不受拘束。

反義詞

1. 純潔:形容言行規矩、行為正派。

2. 約束:形容言行受到限制、行為受到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