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陽節吃的米糕。 唐 鄭望之 《膳夫錄·汴中節食》:“重九米錦,臘日萱草麵。”
“米錦”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指重陽節食用的米糕,屬于古代節慶習俗。唐代文獻《膳夫錄·汴中節食》記載:“重九米錦,臘日萱草面”,說明該食品與重陽節(重九)關聯,是唐宋時期汴京地區的節日特色食物。
由“米”和“錦”組合而成: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使用場景進一步判斷詞義側重。如需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膳夫錄》相關條目。
米錦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層含義。它可以描述一種紡織品,用來制作衣物或裝飾品的花紋;也可以形容事物美麗而細膩的樣貌。此外,米錦還可以指代具有美麗花紋的橋梁、家具等。總的來說,米錦給人一種精美、細緻的感覺。
米錦的拆分部首是⽂和⻙(食物的象形字),其中⽂屬于左部,⻙屬于右部。它的拼音是"mǐ jǐn"。
米錦的筆畫數是11劃(⽂為4劃,⻙為7劃)。
米錦的字形是由左右兩個部首構成的,左邊是“⽂”,右邊是“⻙”。這個字形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可以追溯到漢朝。米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米錦”。
在古代漢字中,米錦的寫法稍微有些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米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二點、上橫、中點、下點”,而錦字的寫法是“金字旁+針字底”。所以在古代寫作“米錦”的時候,米的字形較為類似現代的米字(三點)。
1. 這件衣服上的米錦花紋非常漂亮。
2. 橋上的米錦石雕給人一種高雅的感覺。
組詞:米缸(用于盛放米的容器)、錦繡(形容美麗繁華)、錦上添花(形容美好事物再次增添)。
近義詞:錦繡、織錦、繡花。
反義詞:粗糙、簡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