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從。謂沒有門徑或頭緒。《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蓋聞其聲,今視其來。厥塗靡從,天瑞之徵。” 顔師古 注引 文穎 曰:“其來之道何從乎?此乃天瑞之應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作“靡蹤”。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遺書絶寡,考訂靡從。”
“靡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語境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靡從”意為“無從”,表示沒有門徑或頭緒。例如:
古代文獻:
近現代解釋: 現代詞典(如漢典)将其定義為“沒有頭緒或途徑”,常用于表達對事物起源、依據的未知狀态。
多用于古籍研究、曆史考證等場景,如“遺書絕寡,考訂靡從”,表示因文獻缺失導緻無法考證。
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獲取更多例句及近義詞信息。
靡從(mí cóng)是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不循規蹈矩,不遵循常規或既定的規定。拆分部首為革(gé)和屍(shī),筆畫總數為14劃。來源于古代漢字,是對人們不守紀律、放縱自己的行為的形容。
靡從的繁體版本是彌從,盡管在現代漢字中并不常用。
在古代,靡從的寫法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寫法是靣從,其中靣指面頰,從則表示行動。這個寫法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不受限制地行動,甚至違背既定規則的樣子。
1. 他總是靡從自己的計劃,從來不考慮别人的意見。
2. 這個團隊靡從性格鮮明,沒有人肯聽取其他意見。
3. 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解決靡從行為的問題。
1. 靡費(mí fèi):浪費;揮霍。
2. 靡靠(mí kào):不依靠;不依賴。
3. 靡然(mí rán):形容悠閑舒適的樣子。
1. 放縱(fàngzòng):不加約束地隨意行動。
2. 不拘一格(bù jū yī gé):形容不受限制,不墨守陳規。
1. 守法(shǒu fǎ):遵守法律規定。
2. 遵循(zūn xún):依照規定或約定行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