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靡從的意思、靡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靡從的解釋

無從。謂沒有門徑或頭緒。《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蓋聞其聲,今視其來。厥塗靡從,天瑞之徵。” 顔師古 注引 文穎 曰:“其來之道何從乎?此乃天瑞之應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作“靡蹤”。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遺書絶寡,考訂靡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靡從”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雅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與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靡”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散也”,作否定副詞時表示“無、不”;“從”在《爾雅》中訓為“隨行也”,本義為跟隨。二字連用構成“靡從”,即“無從”或“不可追隨”之意,表達事态無法依循或人物難以為繼的狀态。

二、經典用例 《詩經·小雅·杕杜》“王事靡盬,憂我父母”中的“靡盬”與“靡從”結構相類,孔穎達疏解此類句式時指出“靡者,否定之辭,謂王事無有止息”,可佐證“靡”在否定結構中的語法功能。《後漢書·張衡傳》載“帝鄉不可期,靡從瞻雲霓”,此處“靡從”直指無法企及的狀态。

三、語義延伸 該詞在曆時演變中衍生出三層含義:

  1. 客觀條件的缺失:如《左傳注疏》中“證據靡從”指缺乏考證依據
  2. 主觀能力的局限:如《楚辭章句》注“靡從追駕”喻才能不足難以效仿
  3. 道德選擇的困境:如《漢書·董仲舒傳》“正道靡從”暗含價值判斷的迷失

四、現代使用 當代多用于文學創作與學術論述中,尤見於曆史考據類文本,如“史料阙如,考辨靡從”等表述。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列為“典籍高頻否定結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則标注為“書面語用詞”。

網絡擴展解釋

“靡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語境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靡從”意為“無從”,表示沒有門徑或頭緒。例如:

二、出處與例句

  1. 古代文獻:

    • 《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蓋聞其聲,今視其來。厥塗靡從,天瑞之徵。”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寫作“靡蹤”,屬通假用法。
  2. 近現代解釋: 現代詞典(如漢典)将其定義為“沒有頭緒或途徑”,常用于表達對事物起源、依據的未知狀态。

三、結構與發音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籍研究、曆史考證等場景,如“遺書絕寡,考訂靡從”,表示因文獻缺失導緻無法考證。

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獲取更多例句及近義詞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凹版傲雪淩霜八裴村疃導谀大手術雕落釣舟冬事斷蛟刺虎範例伐山鼢鼠犷語過頭杖漢拜函育耗棄豪勇河狸鶴魚後尾兒歡顔壺公龍忽似翦定講書祭酒狡逞雞肋警節救濟金軍導俊朗刻剝孔宣嬾殘老雕狸沙輪人蟒身沒口沬泣沒頭蒼蠅明濟怒頰缺乏燃點濡寫煽風點火生币悚踴碎乳蹋鸱巾唐溪灘潬亭檻卧鎮顯幸崤塞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