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緜野”。遙遠的郊野。 晉 陸雲 《逸民賦》:“遁綿野以宅心,望空巖而凱入。”《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謝莊“郊遊”>》:“靜默鏡緜野,四睇亂曾岑。” 呂延濟 注:“緜,遠。”
“綿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古代文學語境,以下為綜合解釋:
“綿野”屬于書面化表達,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賞析古典詩詞或創作時仍可作為意境深遠的詞彙。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文選》《陸雲集》等文獻。
《綿野》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柔軟的野地或者草地。
《綿野》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纟”(纟字部)和“釆”(釆字部),擁有10個筆畫。
《綿野》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言文,它是由現代漢語的詞彙組成的。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綿野」。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略有不同。《綿野》的古時候寫法為「綿野」,其中「綿」字的外形更接近綿羊的樣子,而「野」的形狀更加複雜,筆畫較多。
1. 春季來臨,大地上的綿野一片綠意盎然。
2. 他騎馬馳騁在綿野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3. 山腳下的綿野裡,野花盛開,美不勝收。
綿野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新詞,例如:
1. 綿野草:柔軟的草地。
2. 綿野風:在綿野上吹拂的風。
3. 綿野綠:綿野上繁茂的綠色。
與《綿野》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柔草地
2. 蓬茂的野地
3. 綠茵茵的草原
與《綿野》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堅硬地面
2. 荒涼草地
3. 荒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