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眇昧的意思、眇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眇昧的解釋

幽遠;深微。 晉 葛洪 《抱樸子·任命》:“蓋聞靈機冥緬,混芒眇昧,禍福交錯乎?” 明 徐渭 《梓潼像贊》之二:“帝君之事亦眇昧,陰隲兩言是真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眇昧"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眇"和"昧"兩個單字組成,主要形容一種幽暗不明、模糊不清的狀态或深遠難測的境界。其詳細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

  1. 本義:幽暗不明,模糊不清

    • 這是"眇昧"最核心的含義。"眇"本身有微小、高遠、看不清的意思;"昧"則有昏暗、不明、隱藏的意思。兩者結合,強調視覺或認知上的模糊、昏暗、難以辨識。
    • 例證與引用:
      • 《說文解字》對"眇"的解釋:"眇,一目小也。" 引申為微小、高遠、看不清。《說文解字》線上查詢 - 漢典
      • 《說文解字》對"昧"的解釋:"昧,爽,旦明也。從日,未聲。一曰闇也。" 明确指出了"暗"的含義。《說文解字》線上查詢 - 漢典
      • 古籍中常用來形容光線昏暗或景象模糊。如描述環境:"處眇昧而昏暗"。
  2. 引申義:深遠難測,玄妙莫測

    • 由視覺上的模糊不清,引申指事物道理的深奧、玄妙,難以捉摸和理解。常用于形容天道、哲理、曆史淵源等宏大或抽象的事物。
    • 例證與引用:
      • 《莊子·秋水》:"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異便。此勢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無形者,數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圍者,數之所不能窮也。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緻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緻者,不期精粗焉。" 雖然未直接用"眇昧",但其探讨的精粗、有形無形、言論意緻的界限,體現了對深遠難測之境的思考,與"眇昧"的引申義相通。《莊子·秋水》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漢書·叙傳下》:"神迹難追,眇昧且荒。" 顔師古注:"眇昧,謂幽遠難知也。" 這裡明确用"眇昧"形容曆史或神迹的幽遠難知。《漢書·叙傳下》 - 國學導航 (請注意,鍊接為《漢書》目錄頁,具體内容需查找對應章節)
  3. 形容時間久遠或空間遼闊

    • 側重于指時間上的遠古或空間上的廣袤無邊,因其久遠或廣闊而顯得模糊不清或難以企及。
    • 例證與引用:
      • 南朝齊·王融《法樂辭》:"天長命自短,世促道悠悠。禅衢開遠駕,愛海亂輕舟。累塵曾未極,心樹豈能籌。情埃何用洗,正水有清流。八解鳴澗戶,四禅隱岩幽。眇眇(同'眇昧')玄塗曠,高義總成周。" 這裡的"眇眇玄塗曠"描繪了佛法道路的玄遠遼闊。王融《法樂辭》 - 古詩文網 (需在作者作品列表中查找)
      • 唐·李白《送岑徵君歸鳴臯山》:"登高覽萬古,思與廣成鄰。蹈海甯受賞,還山非問津。西來一搖扇,共拂元規塵。斯人竟眇昧,夫子獨清貧。" 這裡的"眇昧"可以理解為(像廣成子那樣的仙人)蹤迹已渺遠難尋。李白《送岑徵君歸鳴臯山》 - 古詩文網 (需在作者作品列表中查找)
  4. 形容微末、卑微

    • 此義項相對少見,由"眇"的"微小"義引申而來,指地位、身份或事物的微不足道。
    • 例證與引用:

"眇昧"一詞融合了"眇"的微小、高遠、看不清與"昧"的昏暗、不明之意,核心意義在于描繪一種幽暗不明、模糊不清的狀态。這種狀态可以體現在具體的視覺環境上,更常被引申用于形容道理深奧玄妙、時間久遠難追、空間遼闊難及的境界。其含義側重于因深遠、宏大或複雜而導緻的難以清晰認知和把握的特性。

網絡擴展解釋

“眇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miǎo mèi,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事物或概念的幽遠、深微 之态,常用于形容抽象、難以捉摸的狀态或道理。例如《抱樸子·任命》中“禍福交錯乎”一句,即用“眇昧”表達事物間複雜隱晦的關聯。

  2. 文獻用例

    • 晉代葛洪用“混芒眇昧”描述混沌幽深的自然法則(《抱樸子·任命》);
    • 明代徐渭在《梓潼像贊》中以“眇昧”暗指神明的玄妙不可言說。
  3. 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哲學、宗教或文學文本中,強調對深奧、玄虛之境的描繪,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細微差異。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古典文獻閱讀時需注意其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鳌署白蒼蒼貝玑笨作冰碧波速不饒材實稱功誦德出長辏巧粗工道止對立蛾綠風錘豐席賦銘丐颉藁稭還少紅蘭皇眷火叉将信将疑謇謇簡節繁文解牒寄祿官晶餅急起直追類味漏盡锺鳴論辟猛省墨麻木耦母氏輾然女花狍子憑負求偶讓事三七分審定省門什麼深溪誓命摔挑子殊倫天識無彜酒伍子胥閑接肥料曉谕習讀寫似攜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