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廟貌的意思、廟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廟貌的解釋

《詩·周頌·清廟序》 鄭玄 箋:“廟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見,但以生時之居,立宮室象貌為之耳。”因稱廟宇及神像為廟貌。 三國 蜀 諸葛亮 《黃陵廟記》:“廟貌廢去,使人太息。”《桯史》附 宋 嶽珂 《籲天辯誣通叙》:“ 孝宗 皇帝嗣位之初,首加昭雪,復其宮爵,又錫之冢地……旌以廟貌而俾有以尉部曲三軍之心。”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軍次實錄》:“形骸雖肖何如覺,廟貌徒嚴妄設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廟貌”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iào mào,屬于并列式合成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廟宇建築及供奉的神像,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根據《詩·周頌·清廟序》鄭玄的箋注,“廟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見,但以生時之居,立宮室象貌為之耳”,即通過修建廟宇和塑造神像,象征性地重現逝者的精神與居所,故以“廟貌”統稱廟宇及神像。

  2. 詞源與結構

    • “廟”指祭祀場所,“貌”意為形象、外貌,二者結合表示通過建築和塑像對逝者的追念。
    • 屬于古代漢語中的“名物詞”,強調形與神的結合。

文獻用例

擴展說明

“廟貌”不僅指實體建築,還隱含對先賢、神靈的敬仰與精神傳承,常見于古代碑銘、祭祀文獻中。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或文學研究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廟貌的意思

廟貌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廟宇的外貌或建築風格。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廟”和“貌”。

廟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廟的拆分部首是廣字底部的一橫,它的總筆畫數為7;貌的拆分部首是豕字底部的一點,它的總筆畫數為12。

廟貌的來源

廟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廟作為寺廟的簡稱,是供奉神靈的場所,具有宗教和文化意義。而貌指的是外貌和形态,表示廟宇的外觀和特色。因此,廟貌一詞用于形容廟宇的外貌和風格。

廟貌的繁體字

廟貌的繁體字為廟貌。

古時候廟貌的漢字寫法

古代廟貌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載,古時候人們在描述廟宇外貌時,可能使用了不同的字形。然而,由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和變異,我們無法确定具體的古代寫法。

廟貌的例句

1. 這座廟宇的廟貌莊嚴肅穆,給人一種莊重而神聖的感覺。

2. 他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了廟貌的細節,使得畫面更加生動。

廟貌的組詞

廟貌沒有常見的組詞使用,主要作為一個獨立詞彙使用。

廟貌的近義詞

廟貌的近義詞有廟風、廟容、廟堂等,它們都可以用來形容廟宇的外貌和形态。

廟貌的反義詞

廟貌的反義詞是草率、破舊、殘破等,它們表示廟宇外貌的不整潔或破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