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免绖的意思、免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免绖的解释

谓居丧者以时除去缠于首、腰的麻带,仅穿衰服。表示不纯吉,亦不纯凶。《仪礼·士丧礼》:“即朝哭,主人皆往兆南,北面,免絰。” 郑玄 注:“免絰者,求吉,不敢纯凶。” 胡培翚 正义:“ 李氏 如圭 云:‘免絰,去絰也。’ 秦氏 蕙田 云:‘去絰不用,与袒免之免不同。’ 敖氏 云:‘絰,服之最重者,於此免之,以对越神明。’……但有衰无絰者,不纯凶也。”

谓居丧者缠麻带于首、腰以示哀。《礼记·奔丧》:“奔母之丧……袭免絰于序东,拜宾送宾,皆如奔父之礼,於又哭不括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免绖”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基本释义 “免”意为解除、去除,“绖”指古代丧服中的麻布带子(多系于头部或腰间)。合称“免绖”表示脱去丧服或免除服丧礼节的行为。《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礼仪中因特殊原因(如战争、国事)暂缓丧期或终止哀悼的制度。

二、引证解释 《礼记·曾子问》记载:“天子崩未殡,五祀之祭不行;既殡而祭……自启至于反哭,五祀之祭不行,已葬而祭。”汉代郑玄注:“谓士免绖,大夫不税服。”此处“免绖”指士阶层在特定情况下可暂时解除丧服参与祭祀活动,体现了礼制中的权变原则。

三、文化背景 “免绖”制度与周代“夺情”礼俗相关,如《春秋公羊传》提及“金革之事无辟”,即国家战事紧急时官员可免于守丧,侧面反映古代丧礼与政治伦理的平衡。此制度在《通典·礼典》中亦有详细记载,成为研究古代丧葬文化的重要切入点。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
  2. 《礼记正义》(中华书局,2008年校注本)
  3. 《通典·礼典》(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免绖”是古代丧礼中的一种服饰礼仪,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1.基本定义

“免绖”指居丧者在特定仪式中暂时除去缠于头部和腰部的麻带(即“绖”),仅保留“衰服”(粗麻布丧服)。这一行为象征不处于完全的凶丧状态,但也不完全吉庆,属于过渡性礼仪。

2.文献出处与注释

3.仪式背景

4.与其他丧服的区别

需注意“免绖”与“袒免”不同:前者是去除麻带,后者指裸露左臂或特殊发饰,代表更轻的哀悼等级。

“免绖”反映了古代丧礼中通过服饰变化表达哀悼程度的文化内涵,兼具礼仪规范与象征意义。若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可参考《仪礼》《礼记》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艾发捱三顶五悲歌慷慨辩察篦头铺豰觫不等价交换乘急澄冽澄虚蚩恶筹集喘呼呼触战翠娥翠眊黨植祷辞倒逆厎平低烧对圆恩厚凡物盖棺事定犷暴孤赏寒釭河出图开板看倌鵾瑟临纸罗瑞卿鹿尾苗而不秀妙键鸣和疲懈清清齐头数上妙韶媚升黜狮负黍子肃反孙行者谈诉探撰天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题名录闻韶文荫吴牛喘月下巴瞎编卸顶蟹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