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俛偻的意思、俛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俛偻的解釋

低頭曲背。《漢書·蔡義傳》:“ 義 為丞相時年八十餘,短小無須眉,貌似老嫗,行步俛僂,常兩吏扶夾乃能行。” 顔師古 注:“俛即俯字也,僂,曲背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俛偻”一詞可能存在用字誤差,正确寫法應為“伛偻”(yǔ lǚ)。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腰背彎曲的形态,多用于描述駝背或年老體衰者的身體姿态。如《淮南子》記載:“子求行年五十有四,而病伛偻”,說明其本義與生理彎曲相關。

  2. 引申含義

    • 恭敬姿态:在古漢語中可表示俯身行禮的恭敬态度,如韓愈詩句“升階伛偻薦脯酒”,描述獻祭時的謙卑動作。
    • 代指老人:因駝背常見于年長者,故常借指老年群體,如“蹒跚伛偻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
  3. 常見混淆
    需注意與“佝偻”(gōu lóu)區分:後者特指佝偻病(如維生素D缺乏症),屬于病理狀态。

  4. 近義詞與用法
    近義詞包括“駝背”“躬身”,反義詞如“挺拔”。現代多用于文學描寫,如“爆裂的傷口不再流血,望着八百九十級,江無涯義無反顧地邁步而上”,通過動作刻畫人物堅韌。

建議:若需進一步辨析詞語或确認語境用法,可參考《漢典》《淮南子》等古籍及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俛偻

俛偻是一個漢字詞語,表達了人的姿态低垂彎曲的形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俛偻由人偏旁和屈部組成。人偏旁表示與人有關,屈部表示受力或彎曲的意思。總共由10畫構成。

來源

俛偻最早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 在古代常用于描述人的姿态、舉止或肢體動作。

繁體

俛偻的繁體字為「俛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俛偻」這個詞的古時候寫法為「俛僂」。

例句

他因疲勞過度,身體俛偻着向前行走。

組詞

俛首卻步、偻指努嘴

近義詞

佝偻、郁積

反義詞

悠然、挺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