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守門之吏。《戰國策·楚策四》:“ 春申君 曰:‘善。’召門吏為 汗先生 著客籍,五日一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餘門吏 陸暢 , 江 東人,語多差誤,輕薄者多加諸以為劇語。”《紅樓夢》第十六回:“忽有門吏報道:‘有六宮都太監 夏老爺 特來降旨。’”
(2).門下辦事的人。 唐 孫樵 《罵僮志》:“吾聞他舉進士者,有門吏諸生為之前焉,有親戚知舊為之地焉。”
門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官府或貴族宅邸中負責看守門戶、傳遞通報的差役。以下從語義、職能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字義構成
“門”指門戶、出入口,“吏”指低級官吏或差役。合稱即“守門之吏”,屬古代職官體系中的基層人員。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職責範圍
門吏主要負責查驗進出人員身份、傳遞名帖、通報來訪者,并維護門戶秩序。其角色類似于現代的門衛或傳達室人員,但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更具權力象征意義。
來源:《中國古代官制辭典》,中華書局,2015年。
權力過濾功能
在官僚體系中,門吏是接觸上級的“第一道關卡”,能否順利通報常取決于門吏的配合程度,故有“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的俗喻。
例:《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為亭長時“绐為谒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揭露門吏索賄現象。
等級制度縮影
門吏身份卑微,卻因職務之便成為權力結構的底層節點。如《紅樓夢》中賈府門吏對平民來訪者的刁難,反映封建門第觀念。
來源:《紅樓夢》第十四回,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校注本。
“門”的隱喻性
古代“門”象征地位與階層界限,“門吏”一詞暗含對權貴依附關系的批判。如成語“倚門傍戶”即衍生自對守門者的貶義聯想。
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
現代語義轉化
當代漢語中,“門吏”一詞已罕用,但“門衛”“傳達室”等職業仍延續其職能本質,語義中性化。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22年。
“阍人掌守王宮之中門之禁”,記載周代專設“阍人”職守宮門,可視作門吏的早期形态。
來源:中華書局《周禮注疏》點校本,2010年。
明确記載五軍都督府、六部等衙門均設“門吏”編制,負責公文傳遞與門禁管理。
來源:中華書局《明史》點校本,1974年。
“門吏”是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守門之吏
指負責守衛城門、衙門或其他重要場所出入口的低級官吏,職責包括檢查進出人員、維護秩序等。例如《紅樓夢》中提到的“門吏”負責通報重要人物來訪(第十六回)。
門下辦事的人
廣義上也指在權貴門下從事文書、傳達等雜務的屬員,多為地位較低的辦事人員。
守門職能:
《史記·郦生傳》記載,郦食其早年貧困,曾擔任“裡監門吏”維持生計;《戰國策·楚策四》中,春申君的門吏負責登記賓客信息。
比喻意義:
該詞也用于形容地位低下、職權有限的角色,如成語“門吏”可隱喻基層或輔助性職位。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來源網頁(如、2、5)中的詳細文獻引用。
安分守已保媪表倡不神擦邊球參彈長風破浪禅授遲日觸石斷誼厄滞防腐劑飛過海非族馮賴龜齡鶴算孤伶伶國家公務員菰蒲黑面郎合縱連橫候物惠函建白擊鏡酒後失言具君懼怯口岸跨坊擴張枯乾兩姨親買賄靡貳溟陬泥母排比齊皷屈臨三賦桑薪讪谑時不我與瘦骨說是庶庶四大洲讨伐鐵舌衛送威雄窩窩癟癟無或無趣顯彈幰衣小家敗氣洗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