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孟津的意思、孟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孟津的解释

古 黄河 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县 东北、 孟县 西南。相传 周武王 在此盟会诸侯并渡 河 ,故一名 盟津 。一说本作 盟津 ,后讹作 孟津 。为历代兵家争战要地。《书·禹贡》:“导 河积石 ,至于 龙门 ,南至于 华阴 ,东至 厎柱 ,又东至于 孟津 。” 汉 史岑 《出师颂》:“昔在 孟津 ,惟师 尚父 。”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昔 周 师集於 孟津 , 汉 兵至於 垓下 。” 明 沉采 《千金记·投阃》:“南征北讨,堪除残6*暴,把 江 淮 尽扫。义兵咸瞻旗纛,分明是会合 孟津 来到。” 康有为 《法国革命史论》:“欲以君主立宪定国,以中流人士执政,如捧土以塞 孟津 ,无所济矣。”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孟津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孟津(Mèng Jīn)是汉语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具有历史地名和现代行政区划的双重含义,具体释义如下:


一、历史地名释义

孟津指中国古代黄河重要渡口,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东北部。其名称来源与周武王伐纣的著名历史事件相关:

  1. “盟津”别称:相传周武王在此与诸侯会盟誓师,故又称“盟津”。《尚书·周书·泰誓》载:“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此处“孟津”即指会盟之地 。
  2. 地理意义:作为黄河古渡口,孟津是连接中原与关中的军事要冲,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记载:“河水又东迳孟津河北,谓之孟津。” 。

二、现代行政区划释义

孟津现为河南省洛阳市下辖区名:

  1. 建置沿革:1991年撤县设区(原孟津县),现辖10个镇、4个街道,区政府驻城关镇 。
  2. 地理与文化:地处黄河中游南岸,是河洛文化发源地之一,境内有龙马负图寺、汉光武帝陵等历史遗迹 。

三、词源考据

“孟”本义为长子或首始,“津”指渡口,合称“孟津”即“首要渡口”,凸显其交通地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津”为“水渡也”,印证其作为水路枢纽的原始功能 。


参考资料来源(基于权威辞书与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孟津”一词包含地理、历史、文化等多重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地理概念

  1. 古渡口名
    孟津是黄河上的古老渡口,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东北、孟州市西南的黄河两岸。其名称来源有两种说法:

    • 因周武王在此与诸侯“盟誓伐纣”,故称“盟津”,后演变为“孟津”()。
    • 五帝时期为孟涂国属地,故称“孟津”,《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时已提及此地。
  2. 现代行政区划
    现为洛阳市孟津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南岸,邙山北麓。总面积758.7平方公里,人口约45万,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的重要区域()。


二、历史意义

  1. 军事要地

    • 周武王伐纣时在此会盟八百诸侯,并渡黄河进攻商朝,史称“孟津观兵”(《史记·周本纪》)。
    • 东汉时期设“孟津关”,为洛阳八关之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 交通枢纽

    • 西晋杜预在孟津修建河阳桥(富平津桥),成为黄河上最早的固定桥梁之一()。

三、文化象征

  1. 成语寓意
    因黄河水势险急,渡河困难,“孟津”被引申为“艰难险阻”的象征()。
  2. 地名内涵
    “孟”代表兄弟排行中的长子,象征开端;“津”指渡口,寓意沟通与联结。因此“孟津”也被用于人名,寄托勤学、锲而不舍等期望()。

四、相关别称

孟津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盟津、平阴津、河阳津、汉王渡等名称,均与其战略地位和交通功能相关()。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考据或地理信息,可查阅《史记》《尚书》或河南省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览...

白笔八角熛薰襞锦并头鄙讯拆除赤豹俶祜春枯出生寸缕倒数滴翠方骖竝路府公附俗高级水泥格言钩挑海带烘腾齁喽黄碌荒政幻像降首郊闉衎然联军理干龙鹤漫漶支离面折廷争谬舛辇输溺沈驽拙屏居鹊噪鹊知风刃器乳漆赏庆身子骨儿实录守信私股私违司星松邱松圆挺质诬谋详文贤望闲宴小垂媟嫚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