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孟津的意思、孟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孟津的解释

古 黄河 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县 东北、 孟县 西南。相传 周武王 在此盟会诸侯并渡 河 ,故一名 盟津 。一说本作 盟津 ,后讹作 孟津 。为历代兵家争战要地。《书·禹贡》:“导 河积石 ,至于 龙门 ,南至于 华阴 ,东至 厎柱 ,又东至于 孟津 。” 汉 史岑 《出师颂》:“昔在 孟津 ,惟师 尚父 。”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昔 周 师集於 孟津 , 汉 兵至於 垓下 。” 明 沉采 《千金记·投阃》:“南征北讨,堪除残6*暴,把 江 淮 尽扫。义兵咸瞻旗纛,分明是会合 孟津 来到。” 康有为 《法国革命史论》:“欲以君主立宪定国,以中流人士执政,如捧土以塞 孟津 ,无所济矣。”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孟津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孟津”一词包含地理、历史、文化等多重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地理概念

  1. 古渡口名
    孟津是黄河上的古老渡口,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东北、孟州市西南的黄河两岸。其名称来源有两种说法:

    • 因周武王在此与诸侯“盟誓伐纣”,故称“盟津”,后演变为“孟津”()。
    • 五帝时期为孟涂国属地,故称“孟津”,《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时已提及此地。
  2. 现代行政区划
    现为洛阳市孟津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南岸,邙山北麓。总面积758.7平方公里,人口约45万,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的重要区域()。


二、历史意义

  1. 军事要地

    • 周武王伐纣时在此会盟八百诸侯,并渡黄河进攻商朝,史称“孟津观兵”(《史记·周本纪》)。
    • 东汉时期设“孟津关”,为洛阳八关之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 交通枢纽

    • 西晋杜预在孟津修建河阳桥(富平津桥),成为黄河上最早的固定桥梁之一()。

三、文化象征

  1. 成语寓意
    因黄河水势险急,渡河困难,“孟津”被引申为“艰难险阻”的象征()。
  2. 地名内涵
    “孟”代表兄弟排行中的长子,象征开端;“津”指渡口,寓意沟通与联结。因此“孟津”也被用于人名,寄托勤学、锲而不舍等期望()。

四、相关别称

孟津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盟津、平阴津、河阳津、汉王渡等名称,均与其战略地位和交通功能相关()。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考据或地理信息,可查阅《史记》《尚书》或河南省地方志。

网络扩展解释二

①《孟津》是什么意思

《孟津》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河流中的渡口”或“大河的渡口”。古代通过大河时,需要在孟津这样的渡口处搭建船桥或渡船,供人们过河使用。

②拆分部首和笔画

《孟津》的部首是水(氵),由“氵”和“夕”两个部首组成。

笔画数为18画,其中“氵”部6画,“夕”部12画。

③来源和繁体

《孟津》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是中国流传下来的一个地名。它由两个地名组成,其中“孟”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孟子,而“津”指的是渡口、渡船之意。

繁体字为「孟津」,保留了词语原貌,只是字体书写上有所改变。

④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孟津》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古代字体书写规范可能与现代不同。毛笔书写的古字有一定的笔画形态特征,整体字形常为方正,较直且有力。

⑤例句

1. 他们在河边找到了一个宽阔的孟津,可以方便地过河了。

2. 我们正好碰上了孟津上的渡船,省去了绕行的麻烦。

⑥组词

相关的组词有:孟津桥、孟津街、渡口孟津。

⑦近义词

与《 孟津》的近义词有:天门、渡口、渡船、渡槽。

⑧反义词

与《孟津》的反义词有:江心、江中、江口。

注:本文所给结果为网络搜集整理,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