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孟侯的意思、孟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孟侯的解釋

諸侯之長。《書·康诰》:“王若曰:孟侯,朕其弟。” 孔 傳:“ 周公 稱 成王 命,順 康叔 之德,命為孟侯。孟,長也。五侯之長謂方伯,使 康叔 為之。” 孔穎達 疏:“五侯之長,五等諸侯之長也。”《呂氏春秋·正名》:“ 齊湣王 , 周 室之孟侯。” 南朝 梁 劉孝綽 《<昭明太子集>序》:“《書》有孟侯之名,記表元良之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孟侯”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

一、古代諸侯之長的稱號(主要含義)

  1. 詞義來源
    源自《尚書·康诰》:“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其中“孟”意為“長”,“侯”指諸侯,合稱即“諸侯之長”,即統領一方諸侯的領袖,相當于周代的“方伯”。
    例:周公以成王之名封康叔為孟侯,管理衛地。

  2. 曆史背景
    孔穎達在《尚書正義》中解釋:“五侯之長,五等諸侯之長也”,說明其地位高于普通諸侯,具有監管其他諸侯的職責。


二、曆史人物(次要含義)

部分文獻(如漢典)提到“孟侯”是清朝山西籍官員,但此說法未見于其他權威史料,可能為同名人物或地方性記載,需進一步考據。


總結建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孟侯的意思

《孟侯》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指代古代音樂節日“孟仲之月”的負責人,也可以指代負責貴族儀仗的官員。同時,這個詞也被用來形容尊稱年紀較長或有威望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孟侯》的偏旁部首是“子”,總共有17個筆畫。

來源

《孟侯》一詞源自古代音樂節日“孟仲之月”。古人認為“孟仲之月”(也叫作“仲春”)是一年的第二個月,當時的社會舉行盛大音樂慶典,由負責管理、指導音樂的貴族負責人來主持,他們便被稱為“孟侯”。

繁體

在繁體字中,孟侯的寫法為「孟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孟侯》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孟侯」。

例句

1. 他是鄉村文化中的一位孟侯,享有很高的聲望。

2. 孟侯在音樂慶典上領導了近百人的樂隊。

組詞

孟仲、孟春、仲月、樂慶、才子、貴族、儀仗等。

近義詞

貴族、官員、領導人

反義詞

普通人、平民、下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