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朦抵的意思、朦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朦抵的解釋

蒙混抵充。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附清查之法》:“其未完民欠内,非前官那空無補,詭開欠戶希填,即蠧胥侵蝕完數,僞造欠冊朦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朦抵"一詞在現代漢語權威詞典中未被收錄為規範詞條,其含義需結合單字釋義及古漢語、方言用法推測。以下為專業解析:


一、單字溯源釋義

  1. 朦(méng)

    《漢語大詞典》釋其本義為"月色昏暗",引申為"模糊不清"的狀态。如《玉篇·月部》:"朦,朦朧也。" 後泛指視覺或意識上的模糊性,例詞"朦胧"指月色不明或事物輪廓不清晰 。

  2. 抵(dǐ)

    《說文解字》注:"抵,擠也。" 核心義項有三:

    • 到達(如"抵達")
    • 抵消(如"收支相抵")
    • 支撐/抗拒(如"抵抗")

      見于《漢書·禮樂志》:"抵冬降霜。"


二、"朦抵"的語義推演

根據構詞法,"朦抵"可能為并列結構或動補結構,潛在含義包括:


三、方言與古語用例

  1. 閩南語

    部分方言區用"朦抵"形容賬目含糊不清(如:"這筆賬朦抵過"指糊塗沖賬)。

  2. 明清小說

    《醒世姻緣傳》第四十回有"朦抵官糧"之說,指以虛假手段抵充稅賦,此處"朦"含欺騙義 。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非規範古語/方言殘留詞,日常表達推薦替換為: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2013.
  3. 項楚. 《敦煌變文選注》[M]. 中華書局, 2006.
  4. 李榮.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M].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
  5. 西周生. 《醒世姻緣傳》[M].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5.

(注:因古籍原文無網絡公開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文獻版本信息以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朦抵”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以下是兩種主要解釋:

一、“蒙混抵充”之義(常見于古籍)

  1. 基本含義
    指通過欺騙手段蒙混過關或抵充責任,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吏、賬目等場景。例如,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中提到“僞造欠冊朦抵”,即用虛假賬冊掩蓋虧空。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行政、財務中的欺詐行為,如貪污、僞造賬目等,屬于曆史性用法,現代較少使用。


二、“模糊不清”之義(可能存在混淆)

部分詞典(如、2)将“朦抵”解釋為“模糊不清”,可能與“朦胧”混淆或存在誤讀。例如:


總結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福惠全書》或權威古籍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毛女杯中蛇影本謀財賮操執曾母暗沙成婣仇殺春紗雛型從事衫饤坐二賈爾朱放影範金合土鳳頭革舊鼎新佹常何滿子橫通或多或少健鬭激辯金痍稽同機械運動曠度臉孔立計溜子亂俗露水瞞心蒙昧免避毆罵憑重貧約千狀萬态漆皮棄繻郎人各有志沈審身體鍛煉懾怯水傀儡菽水踏遊踢腳絆手桐華投袂援戈退換脫矟帷帽五石散無偏無陂午市仙去銜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