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蕲的意思、馬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蕲的解釋

野菜名。與芹相似,嫩時可食。也稱牛蔪、野茴香。《爾雅·釋草》“茭牛蘄” 晉 郭璞 注:“今馬蘄,葉鈿鋭,似芹,亦可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馬蕲》:“凡物大者皆以馬名,此草似芹而大故也。俗稱野茴香,以其氣味子形微似也……馬蘄與芹同類而異種,處處卑濕地有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詞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馬蕲”最早見于《爾雅·釋草》,指代傘形科植物“蛇床”的古稱。《本草綱目》卷十四則明确記載:“蛇床,《爾雅》謂之盱、曰馬蕲”,證實該名稱源自植物形态特征——其花序形似古代馬匹佩戴的蕲(古代馬具)。

二、植物學特征 作為中藥材的正名,馬蕲特指蛇床(學名:Cnidium monnieri),其特征包括:

  1. 傘形科一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
  2. 複傘形花序,白色小花密集排列
  3. 雙懸果橢圓形,具棱翅
  4. 根生葉具長柄,莖生葉呈羽狀分裂

三、曆史應用記載 《神農本草經》将其列為中品藥材,主要功效記載為“主婦人陰中腫痛,男子陰痿濕癢”,《名醫别錄》補充記載其可“溫中下氣,令婦人子髒熱”。宋代《證類本草》已出現“蛇床子”與“馬蕲”的異名并用記載,顯示名稱演變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馬蕲"是一種傳統野菜的稱謂,其含義和特征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馬蕲(拼音:mǎ qí)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野菜,形态與芹菜相似,嫩葉可食用。其名稱源于植株體型較大,因"凡物大者皆以馬名"的命名習慣(如馬蜂、馬蘭頭等)。

2.别名與分類

3.形态特征

葉片細長尖銳,多生長于低窪濕地環境,種子和植株帶有類似茴香的香氣,故有"野茴香"之稱。

4.文獻記載

5.用途

嫩葉可作蔬菜食用,全株或種子可能具有藥用價值(具體需參考專業中醫藥典籍)。現代已較少作為常見野菜使用,更多見于文獻記錄。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植物學特性或曆史食用方法,建議查閱《中國植物志》或《本草綱目》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世流芳謗怨參拍孱蒙察收吹竹踔躍導闆刀籋大篆蹎跌都團犯獵含汙忍垢赫赫揚揚花颣胡漢民奸非翦截鋪箋藤郊丘嘉娛借交急人之困疾言秬鬯決斷狂喉括率朗調老夫子老狯理民六角籬援陋區羅畏面磚牧守輕細親姻奇請它比毬頭祇苑灑筆深山密林折盤示優雙幅庶類順續殊文嵩巒泰昭貪祿通脹慰視相罵榜嫌疑偕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