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室蓬戶”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áo shì péng hù,以下是詳細解釋:
形容住房極其簡陋,環境貧苦。其中“茅室”指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蓬戶”指以蓬草(一種易散亂的野草)制成的門,兩者結合強調居所的粗劣和貧困狀态。
最早出自《宋書·孔淳傳》:“茅室蓬戶,庭草蕪徑,唯床上有數卷書。”,描述隱士孔淳甘于清貧、專注讀書的生活場景。
部分文獻(如)提到《詩經》中類似表述,但主流考證仍以《宋書》為典源。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叙述,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茅室蓬戶》是一句古語,指的是屋舍簡陋,非常簡樸的住所。它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生活極其貧困、生活環境很差的狀态。
《茅室蓬戶》的部首拆分為草字頭和宀字旁。草字頭的拆分為艹字旁和木字旁,它的筆畫數為3畫;而宀字旁為宸字旁,其筆畫數為3畫。
《茅室蓬戶》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陳子昂憶起家鄉的貧苦,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其中的“茅室蓬戶”形象地描繪了作者家境困頓,陷入貧困之中。
繁體字形式為「茅室蓬戶」。
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茅室蓬戶》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茅室紛乎」,其中的「紛乎」意為混亂、淩亂的樣子。
1. 這個窮苦的老人住在一間茅室蓬戶中,過着非常艱辛的生活。
2. 在這個現代社會,很難想象還有人居住在茅室蓬戶之中。
茅屋、蓬門、紛房、破瓦、穢屎、貧困、貧苦、窘迫。
簡陋、貧困、蕭條、窘迫。
豪華、富庶、舒適、奢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