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毛铢的意思、毛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毛铢的解釋

形容極微小的利益。《晉書·隱逸傳·祁嘉》:“所得未毛銖,所喪如山崖。” 宋 洪邁 《容齋五筆·李彥仙守陝》:“﹝ 李彥仙 ﹞每拜君賜暨取敵金資,悉均之,毛銖不入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毛铢(máo zhū)是一個漢語名詞,指極其微小的財物或價值,常用于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以下為詳細釋義:

一、詞義解析

  1. 字義構成

    • 毛:原指動植物表皮生長的絲狀物,引申為細小、輕微之物。
    • 铢:古代重量單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象征極小的計量單位。

      二者組合強調事物價值或體積極其微小,近乎可忽略不計。

  2. 整體釋義

    指極其微小的利益或瑣碎的財物,多用于否定語境,如“不取毛铢”(不貪圖分毫利益)。

    來源:《漢語大詞典》


二、用法與語境

  1. 語義特征

    • 貶義傾向:常含輕視意味,如“毛铢之利”指微不足道的利益。
    • 對比強調:通過極小單位反襯事物的無足輕重,例如“千金不換,毛铢不取”。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2. 應用場景

    多見于書面語及成語,如:

    “君子重義輕利,豈争毛铢?”

    體現對微末之物的不屑态度。

    來源: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


三、相關文化背景

“铢”作為古代貨币單位(如“五铢錢”),使“毛铢”自帶經濟屬性,常用于批判貪婪或強調清廉:

《淮南子》有雲:“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其輕物重德之意,與“棄毛铢而取大義”相通。

來源:中華經典古籍庫


四、權威參考

  1. 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

    “毛铢:比喻極微小的財物。”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

  2. 古代文獻佐證

    《朱子語類》卷十三:

    “學者須大其心,不可守著一毛半铢道理。”

    以“毛铢”喻學問之狹隘。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


“毛铢”以具象單位喻指價值的微末性,承載傳統文化中“重義輕利”的倫理觀,其使用需結合語境把握貶義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毛铢”是一個漢語詞彙,多用于古代文獻,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毛铢(máo zhū)形容極微小的利益,強調利益小到如同毫毛和铢(古代重量單位)一般微不足道。該詞常用于否定或批判語境,表達對蠅頭小利的不屑或警示得失懸殊。


構成分解

  1. 毛:本義為動植物表皮生長的絲狀物,引申為細小、輕微的事物(如“毫毛”)。在“毛铢”中,“毛”進一步虛化,比喻微乎其微的量。
  2. 铢:古代極小的重量單位,通常24铢=1兩(不同時期标準略有差異),象征極小的分量。

古籍例證

  1. 《晉書·隱逸傳·祁嘉》
    “所得未毛铢,所喪如山崖。”
    釋義:獲取的利益微不足道,損失卻如高山深谷般巨大。通過對比強調得不償失。

  2. 《容齋五筆·李彥仙守陝》
    “﹝李彥仙﹞每拜君賜暨取敵金資,悉均之,毛铢不入己。”
    釋義:李彥仙将賞賜和戰利品全部分給部下,絲毫不占為己有,突出其廉潔品質。


用法與延伸


“毛铢”通過“毛”和“铢”的微小意象,生動刻畫了利益的微不足道,常見于史書和筆記中,用以警示世人勿因小失大或贊頌清廉品行。若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哀樂相生百層白角播荷彩陶文化阊阖門饬令次辂道新喜凋訛詄菪耳戳發明權犯尅繁英瘋巅豐厚浮逸高門大屋葛紗蜾匾弘辯歡喜若狂誨人不倦家活儉可養廉棘門軍京控雞舌決會昆娣老幫閑伶官傳序曆下亭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銮駕陸凱貴盛驢打滾梅祿木腳道蹑踱鋪子樯烏全精臊膻撒網山樓雙人舞書幌私逋堂閣桃蠹題材庭宇退翁文備無相香煤崤函之固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