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欺骗正人。《墨子·号令》:“务色谩正,淫嚣不静,当路尼众,舍事后就。” 孙诒让 间诂:“谓欺谩正人。”
“谩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谩正”意为“欺骗正人”,指用不实之言或手段蒙蔽正直之人。该词由“谩”(欺骗、轻蔑)和“正”(正直之人)组合而成,强调对品德端正者的欺诈行为。
出处与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墨子·号令》:“务色谩正,淫嚣不静,当路尼众,舍事后就。”。清代学者孙诒让在《墨子间诂》中注解为“谓欺谩正人”,进一步明确了其含义。
字词分解
相关成语与扩展
与“谩”相关的成语包括“谩天谩地”(形容谎言连篇)、“抵死谩生”(极端欺骗)等,均含贬义,多用于批判虚伪不实的行为。
该词属于古代文献中的特定用法,现代汉语中已较少出现,但在研究典籍或古文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语境意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墨子》原文及孙诒让的注释。
谩正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具有词义丰富,同时也有其特定的拆分部首、笔画、来源等特点。
谩正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表示与言语、说话有关,同时也与侃侃而谈、辩正等含义有关。谩正共有16个笔画,属于偏长字。
谩正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其中“谩”字表示虚假、欺骗,而“正”字表示真实、正确。结合在一起,谩正表示通过正直、真实的言辞来质疑或反驳虚假的言论。
繁体字中,谩正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没有变化。
在古代,谩正的写法有所不同。谩字的古代写法为「蔓正」,蔓表示伸展、生长的植物,引申为恶意蔓延。正字的古代写法为「㐷」,形状像人站立。合起来写就是「蔓㐷」,意味着恶意蔓延着,人们需要站出来批判、反驳。
1. 他以谩正的言辞揭穿了对方的谎言。
2. 这篇文章用谩正的态度提醒人们关注重要性而非表面现象。
3. 他以谩正的目光审视这个社会的不公正。
谩谋、谩骂、正义、正确、正直。
控诉、揭露、批驳、质疑。
褒扬、称赞、赞美、肯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