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北方人嘲笑南方人说话的声气。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听不上蛮声獠气,倒敢恁烦天恼地。”
“蛮声獠气”是一个汉语成语,综合多个权威词典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二、详细解释
三、使用场景
四、成语结构分析
五、注意事项 现代使用中需注意避免地域歧视倾向,更侧重对态度和语气的批评,而非地域差异。
《蛮声獠气》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言谈举止粗野凶猛、狂傲不羁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态度恶劣、粗鲁无礼的人。
《蛮声獠气》的拆分部首是龙(⺆),犬(犭),獠(⺦),气(气)。它的总笔画数为29画。
《蛮声獠气》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其载于《庄子·外物》一篇,其中写道:"若蛮而不同声,非徒拘声也,技炱獠气也。"意思是如果只是模仿蛮夷的声音,那是无法表达出真正的狂猛之气,只是技艺炫耀而已。
《蛮声獠气》的繁体字为《蠻聲獠氣》。
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在略有不同。《蛮声獠气》在古代可能会写作《蠻聲獠氣》或其他一些变体。
这里有一个例句来帮助理解《蛮声獠气》这个成语的意思。
他又大声吵闹又不讲礼貌,真是蛮声獠气。
与《蛮声獠气》相关的组词有:
1. 蛮横无理
2. 野蛮行径
3. 粗犷傲慢
4. 强悍骄傲
与《蛮声獠气》意思相近的成语有:
1. 粗暴凶狠
2. 狂傲不逊
3. 强横嚣张
4. 狂妄自大
与《蛮声獠气》意思相反的成语有:
1. 和蔼可亲
2. 谦和有礼
3. 有教养
4. 温文尔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