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謾扣的意思、謾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謾扣的解釋

隨意詢問。謾,通“ 漫 ”。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真西山》:“每假以私淑之文,輒一二日即歸,若乎未觸者。 文節 殊不平,曰:‘老夫固不學,然賢者亦何所見,遽不觀耶?’ 西山 悚然對曰:‘先生善誘後學,何敢自棄!其書皆嘗竊觀,特不敢久留耳。’ 文節 謾扣一二,皆能成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謾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結合多個文獻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語源與古籍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周密的《齊東野語·真西山》:

文節謾扣一二,皆能成誦。()
此句描述了文節隨意提問,對方皆能背誦應答的情景,印證“謾扣”表示不拘形式的發問。

字義分解

  1. 謾(màn):
    • 本義含輕蔑、欺騙之意,但此處通“漫”,強調态度上的隨意性()。
  2. 扣(kòu):
    • 原指套住、覆蓋,引申為詢問,屬于古漢語中的活用現象()。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已不常見。其語境常體現為師長或尊長以非正式方式考校後輩學識,如《齊東野語》中真西山與文節的對話()。

“謾扣”屬古語詞彙,需結合通假和語境理解,核心含義為“隨意發問”。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宋代筆記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謾扣》的意思

《謾扣》指的是以不實或不公正的言辭故意抨擊或指責他人,常用于形容無中生有的攻擊或诽謗。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謾扣》的部首是讠(讧字旁),其拼音為"mǎn"。

《謾扣》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謾扣》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與古代民間的诽謗行為有關。古時候,一些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以編造的謠言或攻擊性言辭去诽謗他人,這種行為被稱為"謾";而"扣"則表示"頂撞"、"懷疑"的意思。後來,兩個詞合并成為了"謾扣",用來形容無中生有的指責或攻擊。

繁體

《謾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謾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有時會将《謾扣》寫為「謾敲」,但其意思和現代的定義相同。

例句

他沒有任何證據,卻對我進行了無中生有的謾扣。

組詞

謾罵、謾詞、诽謗、攻擊、中傷

近義詞

中傷、污蔑、抹黑、誣蔑

反義詞

褒揚、表揚、贊美、贊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