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謾扣的意思、謾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謾扣的解釋

隨意詢問。謾,通“ 漫 ”。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真西山》:“每假以私淑之文,輒一二日即歸,若乎未觸者。 文節 殊不平,曰:‘老夫固不學,然賢者亦何所見,遽不觀耶?’ 西山 悚然對曰:‘先生善誘後學,何敢自棄!其書皆嘗竊觀,特不敢久留耳。’ 文節 謾扣一二,皆能成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謾扣”為古代漢語中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一作“隨意叩擊”解,如《漢語大詞典》引宋人李彌遜《水調歌頭》詞“不見支公與謝傅,應有碧雲千丈,續續正相攻。謾叩二三子,瑟若異筝鐘”,此處指叩擊鐘磬時動作的散漫不拘;二作“虛問輕責”用,如明代李賢《古穰集》載“今謾扣之,彼必以狂言對”,體現言語試探時的迂回态度。

從構詞法分析,“謾”取《說文解字》“欺也”之本義,引申為輕率、不鄭重;“扣”據《康熙字典》“擊也,持也”,兼具動作與掌控之意。二字連用形成矛盾修飾,既保留輕慢之意,又暗含動作指向,常見于文人酬唱或政論隱語。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退出口語體系,僅存于古籍箋注,如中華書局版《全宋詞》箋釋中特别标注其語境依賴性。

網絡擴展解釋

“謾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結合多個文獻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語源與古籍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周密的《齊東野語·真西山》:

文節謾扣一二,皆能成誦。()
此句描述了文節隨意提問,對方皆能背誦應答的情景,印證“謾扣”表示不拘形式的發問。

字義分解

  1. 謾(màn):
    • 本義含輕蔑、欺騙之意,但此處通“漫”,強調态度上的隨意性()。
  2. 扣(kòu):
    • 原指套住、覆蓋,引申為詢問,屬于古漢語中的活用現象()。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已不常見。其語境常體現為師長或尊長以非正式方式考校後輩學識,如《齊東野語》中真西山與文節的對話()。

“謾扣”屬古語詞彙,需結合通假和語境理解,核心含義為“隨意發問”。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宋代筆記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班散崩頹兵兇才料箣竹茶茶巢父訛詐發纜附茔高堂大廈桄桹鬼寰懷誘徽睇渾俗和光活鮮鮮簡牌子翦屏柱楣漸濡簡訟噭音解甲倒戈金磾香金剛老兒當鯨目九等人表酒力輯佚沮激竣役空城枯胔畾落靓仔夢雨綿裡裹針女君破琴絕弦鉗耳強硬虬镂亮槅七子人貧智短煽虐束蒿說長道短數讓樹芽四奸誦吟通透透雕途窮望婦堠為力杌凳吳苑香阜銜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