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水貌。亦指遼闊無際的水域。 魯迅 《書信集·緻許壽裳》:“有如業騎之人,操楫而涉汒洋,縱出全力,亦當不達彼岸也。”
“汒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應用,可參考魯迅作品或權威漢語詞典。
《汒洋》是一個古代漢字,用于形容水流奔湧的樣子。
《汒洋》拆分部首為“氵”,即水部;拆分的筆畫為7畫。
《汒洋》是一個古代漢字,多見于文言文。它的繁體字為「洶洋」。
在古代寫法中,「汒」字所指的是水流湍急、波浪翻騰的樣子。它的構字規律是,底部為三個水部的氵字旁邊,上面為上下兩個從水字的彙流圖形。
1. 夏日溪澗之中,汒洋的流水聲仿佛在傾訴着大自然的力量。
2. 船隻在洶湧的江水中穿行,像是在一片汒洋之中冒險。
1. 汒流:形容水流湍急。
2. 洶湧:形容水聲洶湧澎湃。
3. 泱泱:形容大水奔湧、洋溢。
1. 波濤:指海洋中波浪的洶湧翻騰。
2. 奔騰:形容水流奔流向前的樣子。
1. 平靜:形容水面沒有波瀾。
2. 沉寂:形容水流沒有聲音,靜止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