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一種大鼓。也叫蜀鼓。 唐 杜牧 《懷锺陵舊遊》詩之二:“ 滕閣 中春綺席開,《柘枝》蠻鼓殷晴雷。”
“蠻鼓”一詞根據不同的語境和來源有兩種主要解釋:
發音:mán gǔ
基本含義:形容聲音大而激烈,多用于描述喧鬧、熱鬧的場面或氣勢磅礴的聲響(如雷鳴、暴雨等)。
來源:
定義:指中國南方地區(如蜀地)使用的一種大鼓,又稱“蜀鼓”。
文學記載:唐代詩人杜牧在《懷锺陵舊遊》中提及“蠻鼓殷晴雷”,以鼓聲比喻雷聲,既呼應其字面含義,又暗含成語的誇張效果。
兩種解釋均以“mán gǔ”為發音,需根據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蠻鼓》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野蠻的鼓聲,形容鼓聲聲音沉重、猛烈,具有一種原始、狂暴的感覺。
《蠻鼓》的部首是虍(虎字的旁邊),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蠻鼓》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樂器,那是一種非常大而沉重的鼓。由于其聲音嘹亮激烈,人們開始用詞語《蠻鼓》來形容其特性。在繁體字中,蠻的部分用「蠻」表示,鼓的部分保持不變。
在古代,對于《蠻鼓》這個詞彙的寫法比現代稍有不同。蠻用「蠻」的繁體寫法,而鼓則保持不變,整個詞語是「蠻鼓」。
1. 原始部落裡的蠻鼓聲隨風傳來,讓人心悸不已。
2. 那支軍隊行進時的蠻鼓聲激勵着士兵們征戰沙場。
組詞:蠻橫、蠻力、蠻觸、蠻荒等。
近義詞:激烈、狂暴、猛烈。
反義詞:溫和、平和、柔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