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盲公鏡的意思、盲公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盲公鏡的解釋

盲人所戴的一種眼鏡。現用以指太陽鏡。《花城》1981年第1期:“他那發紅的眼睛罩在一副盲公鏡後面,兇光熠熠。”《花城》1981年第5期:“顯然是來不及介紹的那幾個穿牛仔褲戴盲公鏡的角色。”《人民文學》1981年第2期:“對盲公鏡可以有各種非議,‘視網膜’上的‘白内障’豈不更讓人操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盲公鏡”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1. 基本定義
    盲公鏡最初指盲人所戴的眼鏡,通常鏡片為黑色或深色,用于遮擋光線或保護眼睛。現代用法中,該詞也引申為太陽鏡的俗稱,尤其在方言或特定語境下使用。

  2. 詞語結構與發音

    • 拼音:máng gōng jìng(注音:ㄇㄤˊ ㄍㄨㄥ ㄐㄧㄥˋ)
    • 結構:由“盲”“公”“鏡”三字組成,其中“盲”與“公”為上下結構,“鏡”為左右結構。
  3. 用法演變與文化背景
    原本專指盲人眼鏡,後因鏡片顔色類似太陽鏡,逐漸被用于代指時尚墨鏡。例如文學作品中描述角色形象時,常以“盲公鏡”突出其裝扮風格,如《花城》中提到的“穿牛仔褲戴盲公鏡的角色”。

  4. 實際應用場景
    在口語或非正式語境中,盲公鏡可能帶有調侃或特定群體(如文藝青年)的象征意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5. 相關争議
    該詞曾被文學作品質疑是否帶有負面含義,如《人民文學》提到“‘視網膜’上的‘白内障’豈不更讓人操心?”暗示其可能隱含對身體缺陷的隱喻。

如需更詳細的文學例證,可參考《花城》1981年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盲公鏡》的意思

《盲公鏡》是一個漢語詞組,由三個字組成。其中,“盲”指的是視力有問題或完全失明的人,而“公鏡”則是指照鏡子的行為或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盲公鏡》的拆分部首是“目”和“玉”,分别表示眼睛和鏡子。按照傳統規則,它的筆畫總數是11畫。

來源

《盲公鏡》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徐光憲的著作《蜀雅》中,據傳是他采自民間的俚諺而形成的一個短語。

繁體寫法

《盲公鏡》的繁體寫法為《盲公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改變。據考證,《盲公鏡》在古代的寫法為《䓙公鏡》。

例句

1. 他摸索着拿起手邊的盲公鏡,仔細照看着自己的容顔。

2. 她是個盲公鏡,經常會用鏡子來化妝。

組詞

組詞中包含了“盲公鏡”的意思:

1. 盲人:指失去或缺乏視力的人。

2. 照鏡:指照看鏡子,觀察自己的面貌。

近義詞

《盲公鏡》的近義詞有:

1. 照妝鏡:指用于化妝、打扮的鏡子。

2. 照面鏡:指專用于觀察面部的鏡子。

反義詞

《盲公鏡》的反義詞是:

1. 清年鏡:指用于觀察自己年輕時容貌的鏡子。

2. 透明鏡:指無色或有色的透明材料制成的無鏡框的鏡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