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莽蕩的意思、莽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莽蕩的解釋

(1).遼闊無際。 漢 班固 《北征賦》:“野蕭條以莽蕩,迥千裡而無家。”《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 子胥 行至莽蕩山間,按劍悲歌而歎。” 清 譚嗣同 《崆峒》詩:“鬥星高被衆峰吞,莽蕩山河劍氣昏。”《新華月報》1979年第7期:“這條莽蕩的 黃河 ,一下分散作無數條細流,如萬千纓絡閃爍飄拂。”

(2).迂闊;迂遠不切實際。 宋 葉適 《贈岩電隱士》詩:“近時術人多莽蕩,要把虛名隨妄想。” 明 袁宏道 《答陶周望書》:“ 小修 舊見弟如此商榷,亦以弟為莽蕩,今不復然矣。”

(3).激蕩;震撼。 漱岩 《楊哲高烈士悼歌》:“風雲莽蕩 武昌 城,大陸龍蟄雷一聲。”


莽蕩。 柳亞子 《次韻分寄康弼大覺》:“莽盪乾坤迴涕淚,槎枒肺腑走風雷。”參見“ 莽蕩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莽蕩”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文學背景有所不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遼闊無際
    形容自然景象或地域的廣闊荒蕪。例如:

    • 漢代班固《北征賦》中“野蕭條以莽蕩,迥千裡而無家”,描述荒原的蒼茫景象。
    • 現代用法中,如“莽蕩的黃河”,強調河流的浩蕩氣勢。
  2. 迂闊不切實際
    指思想或行為脫離實際、缺乏務實性。例如:

    • 宋代葉適詩作批評“近時術人多莽蕩,要把虛名隨妄想”,暗諷空談不實的風氣。
    • 清代《漢語大詞典》亦将其解釋為“迂遠不切實際”。
  3. 激蕩或震撼
    多用于形容情感、氣勢的強烈波動。例如:

    • 近代詩句“風雲莽蕩武昌城”,表現革命浪潮的激蕩。
    • 柳亞子詩中“莽盪乾坤迴涕淚”,借以抒發悲壯情懷。

二、現代延伸含義

三、使用場景與辨析

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班固《北征賦》及相關詩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莽蕩》的意思

《莽蕩》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的舉止态度放蕩不羁,輕率沖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莽蕩》由兩個部首組成:⺲("艹"草字頭)和艹("艹"草字頭)。

《莽"莽"》的筆畫數為9畫,"蕩"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莽蕩"這個詞最早出現于《淮南子·要略訓》。後來,莽蕩也被用來形容人的性格和态度。

繁體

《莽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莽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莽"字的寫法為「莔」,"蕩"字的寫法為「盪」。

例句

1. 他的言談舉止莽蕩不羁,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她的決定顯得太莽蕩了,沒有經過深思熟慮。

3. 隻有經曆了失敗,他才意識到自己那莽蕩的态度多麼錯誤。

組詞

莽撞、莽漢、莽莽、毫無莽蕩之心

近義詞

放蕩、放肆、放縱、輕佻

反義詞

謹慎、審慎、慎重、沉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