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酪的意思、馬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酪的解釋

(1).用馬乳等煉成的半凝固的食品。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羊》:“作馬酪酵法,用驢乳汁二三升和馬乳,不限多少。澄酪成,取下澱,團,曝乾。”《新唐書·回鹘傳下》:“諸部食肉及馬酪。”

(2).馬奶酒。《隋書·北狄傳·突厥》:“男子好樗蒲,女子踏鞠,飲馬酪取醉,歌呼相對。”《漢書·禮樂志》“給大官挏馬酒” 唐 顔師古 注:“馬酪味如酒,而飲之亦可醉,故呼馬酒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酪是漢語中的古語詞,指用馬奶制成的發酵乳制品,類似于今天的馬奶酒或酸奶,屬于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傳統飲品。以下是詳細釋義與文獻依據: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分解:

    • 馬:指馬匹。
    • 酪:古代指以動物乳汁(牛、羊、馬等)發酵制成的半凝固乳制品。《說文解字》釋“酪”為“乳漿也”,即發酵乳類食品。

      詞義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酪,乳所作,如酒也。”

  2. 合成詞義:

    “馬酪”特指以馬奶為原料制成的酪,口感偏酸,質地濃稠,是遊牧地區的重要食物。例如《漢書·西域傳》記載匈奴人“食肉飲酪”,其中“酪”即包含馬酪。


二、曆史與文化背景

  1. 古代制作工藝:

    北魏《齊民要術》詳細記載了馬酪制法:“取馬乳,挏治(攪拌)良久,待其酸凝成酪。”說明需通過反複攪動促進發酵。

  2. 地域與民族關聯:

    馬酪盛行于北方草原民族,如匈奴、蒙古等。《史記·匈奴列傳》提到“人食畜肉,飲其汁”,其中“汁”即乳酪類飲品。宋代《太平禦覽》引《博物志》稱:“西域以馬乳為酪。”

  3. 藥用價值: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将馬酪列為藥材,稱其“味甘酸,性溫,潤髒腑,澤肌膚”,但需慎用以免腹瀉。


三、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馬酪”一詞已罕用,但“酪”仍保留在“奶酪”“酸奶”等詞中。需注意:


參考資料來源:

  1.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漢典網收錄)
  2. 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3. 《太平禦覽》引《博物志》(國學導航)
  4.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醫藥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馬酪”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mǎ lào,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半凝固的馬乳制品

指用馬乳(或混合其他乳類)煉制而成的半凝固食品,類似于現代奶酪或酸奶的形态。根據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養羊》記載,其制作方法為:“用驢乳汁二三升和馬乳,不限多少。澄酪成,取下澱,團,曝乾。”。這種食品在古代遊牧民族中較為常見,《新唐書·回鹘傳》也提到“諸部食肉及馬酪”。

2.馬奶酒

指用馬乳發酵制成的酒類飲品,又稱“馬乳酒”或“馬湩”。古代突厥等北方民族常以此類飲品待客或用于宴會,《隋書·北狄傳》記載突厥人“飲馬酪取醉,歌呼相對”。這類酒因酒精含量較低,口感酸甜,適合遊牧生活需求。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制作細節或曆史文獻,可查閱《齊民要術》《新唐書》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寶源局辨哥斃死朝籍朝向吃拳赤統蟲蝨賜第村性打得好颠隕佃租釣弋東窗計藩房反經合義負責人果幹孩弄漢書回日穢物回周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金星礜記事兒糺戶僦匮踡伏訣斷可惱枯膓狼憊龍輿輪盤洛陽田緑陰茅店悶恹恹目呼獶抆尼居欽柴秋律取道驅殺身價沈滓駛駕施食衰仔水牌四洲投籃王寮五侯鲭烏克蘭無事哏相竿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