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浪蕩的意思、馬浪蕩的詳細解釋
馬浪蕩的解釋
亦作“ 馬郎黨 ”。方言。遊手好閑。亦指遊手好閑的人。 胡祖德 《滬諺》卷上:“馬浪蕩,十棄行……謂其一生遊蕩,百無一成。又稱馬郎黨。” 唐人 《金陵春夢》第十一回回目:“回 上海 兼充教練官,垮台後變成馬浪蕩。”
詞語分解
- 馬的解釋 馬 (馬) 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别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浪蕩的解釋 ∶東逛西逛,無所事事一個到處碰壁的、懶惰、浪蕩、到處逛遊的人 ∶行為不加約束、任意胡為浪蕩的公子哥兒 ∶水浪翻騰詳細解釋.到處遊逛。 宋 姜夔 《契丹歌》:“一春浪蕩不歸家,自有穹廬障風雨。” 明
網絡擴展解釋
“馬浪蕩”是一個源自吳語地區的方言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
詞義
- 指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人,也形容這類人的行為狀态。
- 近義詞為“馬郎黨”,屬于同一方言的變體表達。
-
構成
- 由“馬”“浪”“蕩”三字組成,但此處“馬”并無實際動物含義,而是方言中的借音用字。
二、使用場景與背景
-
典型語境
- 多用于批評某人無所事事、虛度光陰。例如:“他整日馬浪蕩,一事無成。”
- 在滬語文學作品中常見,如胡祖德《滬諺》提到“馬浪蕩,十棄行……一生遊蕩,百無一成”。
-
社會文化
- 舊時多用于形容因家道中落或失業而潦倒的人,如唐人《金陵春夢》中描述“垮台後變成馬浪蕩”。
三、補充說明
- 地域性:該詞主要在江浙滬等吳語區使用,其他方言區較少見。
- 演變:原為貶義詞,現代口語中有時也帶有調侃意味,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方言對比,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滬諺》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浪蕩的意思
馬浪蕩是指馬匹馳騁時,奔馳的樣子或者形容馬匹在奔跑過程中帶來的煙塵和波浪。
拆分部首和筆畫
馬浪蕩的部首是馬,它的拼音是mǎ。根據康熙字典,馬浪蕩的總筆畫數是17畫。
來源和繁體
馬浪蕩的來源是古代詩詞中的描寫,形容馬匹奔跑時的場景。簡體中文的寫法是馬浪蕩,繁體中文的寫法是馬浪蕩。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馬浪蕩的寫法為:“㧎”+“㧃”。
例句
他騎着馬浪蕩而過,塵土飛揚。
組詞
馬縱橫、馬飛躍、馬蹄疾走。
近義詞
馬飛騰、馬奔騰、馬翻飛。
反義詞
馬踏步、馬緩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