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浪蕩的意思、馬浪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浪蕩的解釋

亦作“ 馬郎黨 ”。方言。遊手好閑。亦指遊手好閑的人。 胡祖德 《滬諺》卷上:“馬浪蕩,十棄行……謂其一生遊蕩,百無一成。又稱馬郎黨。” 唐人 《金陵春夢》第十一回回目:“回 上海 兼充教練官,垮台後變成馬浪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浪蕩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詞彙,主要流行于吳語區(尤其是蘇州、上海一帶),其含義與文化内涵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人,常帶有貶義色彩,形容人行為放蕩、無所事事。

例:

“他整日閑逛,活脫脫是個馬浪蕩。”


二、方言溯源與詞源

  1. 方言背景

    該詞源于吳語,尤其在蘇州話中常用,是江南地區對懶散之人的典型稱謂。

  2. 詞源争議
    • “馬”的象征:部分學者認為“馬”暗指“馬虎”“浪蕩”指行為不羁,組合後強化貶義。
    • 戲曲角色關聯:更主流的觀點認為,詞源與蘇州評彈傳統曲目《三笑》中的虛構人物“馬浪蕩”相關。此人原為富家子弟,敗光家産後流落街頭,成為遊蕩者的代名詞。

三、文化内涵

  1. 民俗符號

    在江南民間文化中,“馬浪蕩”被塑造成反面的教育典型,用以警示年輕人勤勉持家。

  2. 藝術載體

    20世紀30年代,上海曾拍攝滑稽電影《馬浪蕩》,進一步固化其“都市閑漢”形象。


四、使用場景


參考資料

李榮主編.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

錢乃榮. 《上海方言中的文化記憶》. 《語言研究集刊》, 2010(4).

蘇州市文化館. 《蘇州評彈藝術志》. 古吳軒出版社, 2015: 88頁.

中國電影資料館. 《中國早期電影史編年》. 中國電影出版社, 2018.

教育部語保工程·吳語蘇州方言數據庫. http://www.moe.gov.cn(官方語保平台).

(注:部分文獻鍊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可通過書名/機構名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馬浪蕩”是一個源自吳語地區的方言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1. 詞義

    • 指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人,也形容這類人的行為狀态。
    • 近義詞為“馬郎黨”,屬于同一方言的變體表達。
  2. 構成

    • 由“馬”“浪”“蕩”三字組成,但此處“馬”并無實際動物含義,而是方言中的借音用字。

二、使用場景與背景

  1. 典型語境

    • 多用于批評某人無所事事、虛度光陰。例如:“他整日馬浪蕩,一事無成。”
    • 在滬語文學作品中常見,如胡祖德《滬諺》提到“馬浪蕩,十棄行……一生遊蕩,百無一成”。
  2. 社會文化

    • 舊時多用于形容因家道中落或失業而潦倒的人,如唐人《金陵春夢》中描述“垮台後變成馬浪蕩”。

三、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方言對比,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滬諺》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霭郁白棒白翟保厘拔樹尋根卑身賤體綳吊不失不追既往菜瓜春牛圖磁州窯當面出丑敵不可假法界觀蜂饧紛亂如麻撫院拐孤國際共管還罵膠柱鼓瑟颉曲浸透沮服阃席括買老勁老斫輪連載鱗迹流芳後世六要面巾拿給納節南北衙旁唐翩聯骞牆氣令清飇青樓山東省山帽雲甚為十二女時力食物收監彈撥桃朱術天姬挑刺統戰推嬗物物交換蝦蛤銷弱曉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