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明菩薩的意思、馬明菩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明菩薩的解釋

即 馬頭娘 。 宋 戴埴 《鼠璞·蠶馬同本》:“ 唐 《乘異集》載: 蜀 中寺觀多塑女人,披馬皮,謂 馬頭娘 ,以祈蠶。《搜神記》載:女思父,語所養馬,若得父歸,吾将嫁汝。馬迎得父,見女輒怒,父殺馬,曝皮於苞中,皮忽卷女飛去桑間,俱為蠶。俗謂蠶神為 馬明菩薩 ,以此然。”參見“ 馬頭娘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明菩薩”是中國古代民間信仰中的蠶神,其形象和傳說與“馬頭娘”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馬明菩薩是蠶桑文化中的神祇,被視為蠶神或蠶女的化身。其形象常被描述為“馬首人身”的少女,故又稱“馬頭娘”。這一信仰源于古代蜀地(今四川地區),與桑蠶養殖密切相關。

  2. 神話起源
    據《搜神記》等文獻記載,傳說一女子因思念父親,對家中的馬許諾“若迎回父親便嫁與馬”。馬完成任務後,女子反悔,馬因此憤怒,其父殺馬剝皮。馬皮突然卷走女子,兩人化作蠶,栖于桑樹。後世據此将蠶神與馬的形象結合,形成“馬頭娘”傳說。

  3. 文獻記載
    宋代戴埴《鼠璞·蠶馬同本》提到,唐代蜀地寺觀中常見披馬皮的女子塑像,稱為“馬頭娘”,用于祈求蠶業豐收。文中明确記載“俗謂蠶神為馬明菩薩”。

  4. 文化意義
    馬明菩薩的信仰反映了古代農業社會對蠶桑生産的重視。其形象融合了動物(馬)與人的特征,體現了自然崇拜與人文傳說的結合,也是中國絲綢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神話細節,可參考《搜神記》《乘異集》等古籍,或查閱地方民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明菩薩的意思

馬明菩薩,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佛教領域,指的是覺者之王,亦即佛。在佛教中,馬明菩薩是指具有智慧和慈悲、能給予衆生智慧和幫助的佛陀。

拆分部首和筆畫

馬明菩薩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馬(馬部)、明(日部)、菩(艸部)。

根據字形結構,馬明菩薩的總筆畫數為16畫。

來源和繁體

馬明菩薩是一個漢字詞語,源自于古代漢語,并廣泛應用于佛教語境中。在繁體字中,馬明菩薩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馬明菩薩的字形與現代寫法相似,但可能存在一些細微差異。然而,由于現代漢字寫法的統一,古代漢字寫法已經不再常見。

例句

1. 馬明菩薩智慧無邊,渡化衆生。

2. 弘揚馬明菩薩的慈悲教誨,讓世界充滿愛與和平。

組詞

1. 馬明:智者之明。

2. 菩薩:覺者之王。

3. 馬鳴菩薩:教化世人的覺者之王。

近義詞

1. 神明:具有超凡力量和智慧的存在。

2. 佛陀:佛教中開創者,覺者之一。

反義詞

1. 無明:愚昧無知。

2. 衆生:尚未覺悟的衆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