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賣懶的意思、賣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賣懶的解釋

一種地方風俗。取意是把懶惰賣掉,求得來年勤快。 歐陽山 《三家巷》十一:“這八個少年人一直在附近的橫街窄巷裡遊逛賣懶,談談笑笑,越走越帶勁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賣懶”是一個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詞彙,其含義主要與廣東地區的傳統風俗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賣懶”指一種除夕習俗,流行于廣東地區,寓意通過特定儀式将“懶惰”賣掉,祈求來年變得勤快。這一習俗常見于兒童活動中,孩子們會在除夕夜提着燈籠、手持紅雞蛋,沿街唱誦歌謠,例如:“賣懶,賣到年卅晚,人懶我不懶!”。

  2. 具體習俗表現

    • 時間與道具:通常在除夕夜進行,參與者(多為兒童)手持紅雞蛋和點燃的香,提燈籠遊走街頭。
    • 儀式象征:紅雞蛋象征“懶惰”,通過将其吃掉或丢棄,表示已将懶惰“賣”掉,迎接新年勤奮。
    • 文學記載:作家歐陽山在小說《三家巷》中描述了少年們“遊逛賣懶”的場景,印證了這一習俗的民間流傳。
  3. 文化意義
    該習俗反映了人們對勤勞品德的重視,通過儀式化行為傳遞積極的生活态度,尤其在農耕社會中具有激勵作用。

  4. 其他解釋辨析
    個别資料(如)将“賣懶”解釋為“故意偷懶”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主流含義仍以地方風俗為主。

“賣懶”是廣東地區特有的辭舊迎新儀式,兼具民俗趣味與文化教育意義。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三家巷》等文學作品或地方民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賣懶

賣懶(mài lǎn)是一個中國方言詞彙,意為把懶惰賣給别人,也常用來形容某人偷懶、懶散、缺乏工作動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賣懶這個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賣的部首是⼜(口),具有四劃;懶的部首是⽀(扌),具有四劃。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八劃。

來源和繁體字

賣懶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可能是具有口碑傳播的民間俚語。在繁體字中,賣懶的寫法是「賣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賣懶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由于該詞并非經典漢字或常見詞彙,目前沒有找到相關的古代寫法資料。

例句

1. 他整天賣懶,不肯做任何工作。

2. 别總是賣懶了,做點實際的事情吧。

組詞

賣懶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

近義詞

近義詞:偷懶、懶散、懶惰。

反義詞

反義詞:勤奮、努力、積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