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地方风俗。取意是把懒惰卖掉,求得来年勤快。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一:“这八个少年人一直在附近的横街窄巷里游逛卖懒,谈谈笑笑,越走越带劲儿。”
“卖懒”是一个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词汇,其含义主要与广东地区的传统风俗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卖懒”指一种除夕习俗,流行于广东地区,寓意通过特定仪式将“懒惰”卖掉,祈求来年变得勤快。这一习俗常见于儿童活动中,孩子们会在除夕夜提着灯笼、手持红鸡蛋,沿街唱诵歌谣,例如:“卖懒,卖到年卅晚,人懒我不懒!”。
具体习俗表现
文化意义
该习俗反映了人们对勤劳品德的重视,通过仪式化行为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尤其在农耕社会中具有激励作用。
其他解释辨析
个别资料(如)将“卖懒”解释为“故意偷懒”的成语,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主流含义仍以地方风俗为主。
“卖懒”是广东地区特有的辞旧迎新仪式,兼具民俗趣味与文化教育意义。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参考《三家巷》等文学作品或地方民俗研究资料。
卖懒(mài lǎn)是一个中国方言词汇,意为把懒惰卖给别人,也常用来形容某人偷懒、懒散、缺乏工作动力。
卖懒这个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卖的部首是⼜(口),具有四划;懒的部首是⽀(扌),具有四划。整个词的总笔画数为八划。
卖懒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以考证,可能是具有口碑传播的民间俚语。在繁体字中,卖懒的写法是「賣懶」。
在古代,卖懒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然而,由于该词并非经典汉字或常见词汇,目前没有找到相关的古代写法资料。
1. 他整天卖懒,不肯做任何工作。
2. 别总是卖懒了,做点实际的事情吧。
卖懒没有常见的相关组词。
近义词:偷懒、懒散、懒惰。
反义词:勤奋、努力、积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