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買椟還珠的意思、買椟還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買椟還珠的解釋

[show lack of judgement as one who buys the glittering casket and return the pearls to the seller] 買珠隻取包裝的盒子而退還珠子。比喻沒有眼光,取舍失當

詳細解釋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楚 人有賣其珠於 鄭 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 鄭 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後以“買櫝還珠”喻舍本逐末,取舍不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 楚 珠鬻 鄭 ,為薰桂之櫝, 鄭 人買櫝而還珠。若文浮於理,末勝其本,則 秦 女 楚 珠,復在於茲矣。” 明 焦竑 《焦氏筆乘·希夷易說》:“蓋上古卦畫,明《易》道行,後世卦畫,不明《易》道不行,聖人於是不得已而有辭,學者一著其辭,便謂《易》止於是,而 周 孔 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畫微旨,此之謂‘買櫝還珠’。”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三:“師 玉田 而不師其沉鬱,是買櫝還珠也。” ********* 《萍蹤寄語》一:“因為我要盡我的心力,把在國外所見到的,或所感想的,陸續地寫出來,在本刊上向諸友報告。當然,以我的淺陋的眼光,恐怕‘買椟還珠’,沒有什麼好報告。”亦省作“ 買櫝 ”。 吳梅 《<南柯記>跋》:“世之持買櫝之見者,徒賞其節目之奇,詞藻之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買椟還珠”是一個源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成語出處與故事

出自戰國時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楚國商人用名貴木材(木蘭)制作匣子,以香料熏制,并鑲嵌珠寶裝飾,用于盛放珍珠。鄭國買家被精美的匣子吸引,高價買下後卻将珍珠退還,隻留下匣子。
故事諷刺了主次不分、舍本逐末的行為,也暗含對過度包裝的批評。


寓意與啟示

  1. 本質重于形式:提醒人們關注事物的核心價值,而非被外表迷惑。
  2. 取舍的智慧:決策時應分清主次,避免因次要細節忽略關鍵目标。
  3. 批判性視角:常用于諷刺隻看表面、缺乏判斷力的行為,如過度追求包裝而忽視内容質量。

近義詞與反義詞


用法示例


現代延伸

該成語現也用于批評商業營銷中“形式大于内容”的現象,或形容個人在審美、消費中的盲目選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買椟還珠

買椟還珠,是指一個人以為椟中所裝的是珠寶而購買,卻發現實際上是空的。這個成語意味着被騙、被欺騙或被誤導。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買:乙、大(2筆)

椟:木、口、一、口(4筆)

還:亻、口、一、一(4筆)

珠:王、一、丿(3筆)

來源

《買椟還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一部小說《西遊記》中。故事中,孫悟空和豬八戒曾被妖精所騙,誤以為椟中裝滿了寶貝,實際上卻是空的。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形容人被騙而感到痛苦和憤怒。

繁體

買櫝還珠

古時候漢字寫法

買:貝、目、丿(6筆)

櫝:木、呂、口、一(6筆)

還:辶、尢、一、大(6筆)

珠:王、丶、勹(5筆)

例句

他上當受騙,買椟還珠。

組詞

買空賣空、買椟還珠、買椟充履

近義詞

上當受騙、被蒙騙、上鈎

反義詞

明智、機智、警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