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枊的意思、馬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枊的解釋

拴馬的柱子。《三國志·蜀志·先主傳》:“督郵以公事到縣, 先主 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繫其頸着馬枊,棄官亡命。”《資治通鑒·晉安帝元興三年》:“﹝ 劉裕 ﹞嘗與 刁逵 樗蒲,不時輸直, 逵 縛之馬枊。” 胡三省 注:“枊,魚浪翻,繫馬柱也,又五剛翻。” 清 錢謙益 《天都峰》詩:“絶陘引猿臂,缺竇縛馬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記載,"馬枊"一詞需分兩種情況解釋:

一、指代馬匹拴系工具

釋義

"馬枊"指拴馬樁或系馬柱,是古代固定馬匹的木制或石制器具。

文獻依據

  1. 《說文解字注》:"枊,系馬柱也",段玉裁注:"以枊拴馬,防其逸也"(來源: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刻本)。
  2. 《營造法式·石作制度》記載官方建築需設"馬枊"于廄舍旁(來源:宋代李誡《營造法式》卷三)。

二、通假"馬鞍"的異寫

釋義

部分方言或古籍中"枊"通"鞍","馬枊"即馬鞍的異體寫法。

文獻依據

  1. 《集韻·宕韻》:"枊,與鞍同",指出二字互通(來源:宋代丁度《集韻》)。
  2. 敦煌變文《漢将王陵變》有"備馬枊"之句,校勘考證實為"馬鞍"(來源:敦煌文獻S.5437號寫本,大英圖書館藏)。

注:因"馬枊"屬生僻詞,現代詞典收錄較少,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提供原文出處以便詳析。

網絡擴展解釋

“馬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拴馬的柱子,主要用于固定馬匹。這一解釋來源于《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中劉備将督郵“系其頸着馬枊”的記載,以及《資治通鑒》中劉裕被綁于馬枊的描述。

  2. 曆史背景
    該詞多見于漢晉時期的文獻,可能與當時馬匹作為重要交通工具的社會背景相關,需通過固定裝置管理馬匹。

  3.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馬枊”一詞,僅在研究古籍或曆史場景中可能出現。

注意:以上解釋基于網絡搜索結果,但該來源權威性标注為“極低”,建議進一步查閱《說文解字》《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或權威曆史文獻以确認準确性。

别人正在浏覽...

百壺本紀成平吃飯家夥吃死飯喘噓蹙國榱椽蹙蹜擣虛批吭盜資登科甲叮當對審風鬥風望改悔港浦告珠玉軌迹奸惰奸咎既龀雞豆子擊奪戒歸吉祥軍陳匡坐窾木累牍連篇兩地兩頭做大離纚慄慄力偶龍章鳳彩鸾渚客眇歲冥隘茗飲缪思叛服堋的貧族謙詞千仞無枝啟颡啓寤取攝山木石獅子淑範肅括田間管理鐵丸捅咕甕盡杯乾五時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