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枊的意思、馬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枊的解釋

拴馬的柱子。《三國志·蜀志·先主傳》:“督郵以公事到縣, 先主 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繫其頸着馬枊,棄官亡命。”《資治通鑒·晉安帝元興三年》:“﹝ 劉裕 ﹞嘗與 刁逵 樗蒲,不時輸直, 逵 縛之馬枊。” 胡三省 注:“枊,魚浪翻,繫馬柱也,又五剛翻。” 清 錢謙益 《天都峰》詩:“絶陘引猿臂,缺竇縛馬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拴馬的柱子,主要用于固定馬匹。這一解釋來源于《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中劉備将督郵“系其頸着馬枊”的記載,以及《資治通鑒》中劉裕被綁于馬枊的描述。

  2. 曆史背景
    該詞多見于漢晉時期的文獻,可能與當時馬匹作為重要交通工具的社會背景相關,需通過固定裝置管理馬匹。

  3.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馬枊”一詞,僅在研究古籍或曆史場景中可能出現。

注意:以上解釋基于網絡搜索結果,但該來源權威性标注為“極低”,建議進一步查閱《說文解字》《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或權威曆史文獻以确認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枊的意思

馬枊(mǎ ān)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馬鞍上的墊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馬枊的部首是馬(mǎ),共有9個筆畫。

來源

馬枊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馬枊是古代馬鞍上墊子的名稱,用來減輕騎馬時對馬背的壓力。

繁體

馬枊的繁體字是馬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馬枊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具體古代漢字的寫法會隨着時代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例句

1. 騎馬時,馬枊的舒適性非常重要。

2. 這把馬枊看起來非常結實耐用。

組詞

馬鞍(mǎ ān):騎在馬背上供人坐的器具。

馬具(mǎ jù):系在馬身上供人驅使牽引的器具。

近義詞

馬褥(mǎ rù):墊在馬鞍座下的厚墊子。

馬護(mǎ hù):保護馬背的物品。

反義詞

馬快(mǎ kuài):馬背上沒有墊子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