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麻绖的意思、麻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麻绖的解釋

服喪期間系在頭部或腰部的葛麻布帶。《石點頭·盧夢仙江上尋妻》:“隻見将過一個杌兒,放在床前,踏将上去,解下腰間麻絰,吊在床檐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麻绖是漢語中一個專指傳統喪服的詞彙,由“麻”和“绖”二字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與形制要求。

  1. 詞義解析

    麻指以苎麻、大麻等植物纖維制成的粗布,是古代中國制作喪服的主要材料,象征哀戚質樸。绖(音 dié)特指服喪期間系在頭部或腰間的麻帶。因此,“麻绖”合稱即指喪禮中穿戴的麻制帶飾,是“五服”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漢語大詞典》,“绖”分為首绖(頭戴)和腰绖(腰系),材質均為麻,用以區分親疏關系與喪期等級。

  2. 形制與功能

    在周代形成的喪服制度中,麻绖的粗細與佩戴位置直接關聯服喪者與逝者的血緣親等。例如:

    • 首绖:以麻繩環頭為冠,父喪用較粗的苴麻,母喪用稍細的枲麻;
    • 腰绖:束于腰間,寬度通常窄于首绖,材質與首绖一緻。

      這種差異體現了《儀禮·喪服》中“斬衰”“齊衰”等喪服等級的嚴格規範,麻绖成為外在的禮儀符號。

  3. 文化象征

    麻绖不僅是服飾,更承載“以禮達哀”的倫理意義。《禮記·檀弓》強調“喪冠不緌”,即喪服去華飾以顯悲恸。麻質粗糙,象征生者因哀痛無心修飾;绖帶束縛,隱喻喪親之痛如纏繞身心。其使用貫穿整個喪期,直至“除服”儀式才解除,體現傳統孝道與宗法精神。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王力. 《古代漢語常識》. 中華書局, 2002.

儀禮·喪服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彭林.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 中華書局, 2013.

網絡擴展解釋

“麻绖”是一個漢語詞彙,由“麻”和“绖”兩個部分組成,主要用于描述中國古代喪禮中的服飾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指未經染色的粗麻布,是古代制作喪服的主要材料。麻布質地粗糙,象征哀痛之情,符合喪禮“重哀輕飾”的傳統觀念。例如《禮記》中記載,喪服需用“斬衰”(最粗的麻布)以示悲痛。

  2. 绖(dié)
    指古代喪服中的麻制腰帶或頭帶,是喪服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親屬關系的親疏遠近,绖的佩戴方式和粗細有所不同:

    • 首绖:戴在頭上的麻帶,表示直接親屬(如父母)的喪事。
    • 腰绖:系在腰間的麻帶,用于較疏遠的親屬或外親。

文化背景


使用場景


現代關聯

如今,“麻绖”一詞主要用于曆史研究和傳統文化讨論中。現代喪禮已簡化,但某些地區仍保留佩戴麻制飾物的習俗,作為對古禮的延續。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服制度或相關禮儀,可參考《儀禮·喪服》等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按發奧姑報衙艑郎表裡山河長舌塵甑持正不撓創彙傳領大走反覆手發生風浮露咈心海徼恒說虹旍後裔隳裂兼域徼恩假植潔虔金船金湯積業咀嚼巨爵苛娆空殼鵹黃柳季汨羅磨晻模古模闆木李劈脫倩巧牽時沁人心肺契繻器宇啓運衢閧囷簏上釣少女沈書浦殊緻宿夜糖饴歎贊跳踯亭勻兔頭挽引萬丈高樓平地起鄉君